彭淑萍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小儿子也十五六了,往那一站不看脸,像个成人,也不缺力气。

于是最终是唐学斌骑林玉琲的自行车去接他姐,他披上他爸的雨衣,看着也挺像样。

林玉琲到了家还是不放心,一直惦记着,先给二饼弄了点儿吃的,过了二十来分钟,还没动静,唐学斌也没来还车,她正准备到隔壁问问,赵爱华先过来了。

“丽芳回来了,我来跟你说一声,你别担心。”

不等林玉琲问,她解释道:“我二哥不是去学校接我了么,听丽芳说我跟你一起走了,就说带她回来,丽芳不想让你再跑一趟,就坐了我二哥的车。”

林玉琲:“那挺好的,免得她等了,今天天色不好。”

“好什么呀。”赵爱华翻着白眼说:“你没见着丽芳跟我二哥一起回来,她二嫂那阴阳怪气的样儿,差点儿没把丽芳气哭。”

唐丽芳二嫂一贯是和唐奶奶一起怼赵家的主力军,现在恐怕真成仇了,看见小姑子坐了人家的车,也不管小姑子年轻姑娘面皮薄,一通难听话就说出来了,什么不怀好心,勾小姑娘之类的。

明明赵二哥送唐丽芳回来算是干了件好事,哪怕家里人觉得不妥,不言语也行。

她这话一说,骂了赵二哥,唐丽芳也被牵扯进去,两家人都不开心了。

林玉琲听得眉头直皱,唐二嫂她也接触过,在她面前一直客客气气,像是个爽朗大方的性格,果然人有千面。

“不就是坐一下自行车”

林玉琲话说到一半,突然一顿。

如果是平时,可能还没什么,但下雨天不一样,为了躲雨,后车座的人会钻进雨衣里,栾和平这么载过她,她躲在里头干什么坏事,只有栾和平知道。

如果是一男一女,在这个时代看来,确实有些暧昧了。

不过也有个好处,雨下太大,人往雨衣里一藏,外人看不见脸,不会传出这么乱七八糟的闲话。

“我妈也这么说。”赵爱华说:“我妈说丽芳她二嫂不是省油的灯,今晚就说,丽芳坐你车回来的,我二哥接的是我。”

“行。”林玉琲毫不犹豫答应了:“就这么办。”

“对了,唐学斌还没回来,应该是路上跟我二哥错过了。”

林玉琲:“没事……”

正说着,门口有动静,彭淑萍推着自行车来还车,没多说什么,只感谢林玉琲借车。

林玉琲客气了几句,把人送走,赵爱华也跟着回去了。

她找了干抹布,把自行车擦了一遍,推进杂物间,停在栾和平的自行车旁边。

这场雨断断续续下了挺久,晚上气温又降,早上林玉琲上学,听同学说昨晚下雪了,她裹着穿了一层又一层的衣服,人都傻了。

这都五月份了,下雪了?!

这对吗?

虽然从地理、气象知识上她能解释这种现象,但认知里是五月不该下雪,要是再往后推一个月,就成六月飘雪,得查查有没有什么旷世奇冤了。

“我怎么没看到积雪。”她问赵爱华。

赵爱华说:“那点儿雪怎么积的起来,一点儿小雪籽。”

有同学听见她们聊天,附和道:“对,要是北方,积雪容易,我奶跟我说冬天那雪厚的,人走雪地里,腿得一下一下拔出来。”

作为一个南方人,对大雪有着天然的向往,但林玉琲却瞬间想到,栾和平好像就是去北方出差了,他那边下雪了吗?

林玉琲忍不住担心,栾和平带的衣服都不厚,如果再降温,他怎么办。

可惜现在没有便捷的通讯工具,担心也没用。

林玉琲一颗心提着,盼着气温不要再降了,早点儿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