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冯老三,都沾他弟弟的光,家里有个开水瓶,那可是要工业券才能买的,工业券只发给工人,他们这些老农民是没有的。

“狗娃,快去喊你三太爷,就说家里来客了。”一个老太太使唤自家孙儿。

看起来有四五岁,还光着屁股的男孩,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就跑。

没一会儿,一个老大爷身后跟着一群人来迎客。

这就是栾和平同事冯庆来的堂爷爷冯老三,老人家看了栾和平的工作证,非拉着他们去他家,让吃了午饭再走。

林玉琲紧跟在栾和平身边,她现在是栾和平的远亲妹妹,送她去寻亲的。

就目前来说,最起码这个村子民风淳朴,看起来还算不错。

林玉琲这么安慰着自己,在一群小娃娃的簇拥下往村里走。

以前她一直以为,田地都是连成一片一大片的,其实不然,村里的田地分散在不同的区域。

途中经过一片田,很多人顶着太阳在地里干活,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没锄头高的小孩,甚至是挺着大肚子的孕妇。

第15章 供应粮

林玉琲脸色不太好。

她出生在祖国富强的时代,家里条件不错,虽然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但也没吃过苦受过罪。

她想过,环境骤变,以后不能再依靠妈妈,她需要自己养活自己。

她可以学,可以努力,少吃一点也没关系,别人能活,她为什么不能呢。

可眼前的一幕幕,刺得她双眼灼痛。

这个村子,没有一个胖子。

准确地说,全都瘦巴巴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就连正挺着大肚子在地里干活的孕妇,都瘦得颧骨凸起。

在城里的时候,林玉琲也看出来,大部分人都偏瘦,但还算正常体态。

林玉琲妈妈是舞蹈老师,她身边的人体形都偏瘦,所以一时间没发现不对。

可村里的这些人太瘦了,半大的孩子裸露在外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好像随随便便就会被折断。

孩子脸上没有婴儿肥,小脸又黑又瘦,有的小孩,更是瘦巴巴的小身子偏偏挺着个圆鼓鼓的肚子。

她只在历史书上,网络上战乱国家的报道上看过类似的图片。

却是头一次看到真人。

林玉琲忽然明白了,栾和平在车上特意提起,说村子地薄,产出少的意思。

她也真切地认知到,这是一九六二年,建国初期。

杂交水稻还没有被研发出来,各种高产粮种、优质化肥、新型农机,统统不存在。

更糟糕的是,这个平行世界的历史分叉没有在这个时间段往好的方向发展。

昨天她从别人的言谈话语中了解到,前几年,很多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历史课本上简短的一行字,“三年自然灾害”,其所造成的后果,触目惊心的呈现在林玉琲面前。

活生生被饿死。

这对出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林玉琲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

但在这个时代,却并不罕见。

她感到害怕。

她只是个普通的学生,没有金手指,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她只想好好活着,最好能活到她出生的年代,再看一眼强盛的祖国。

“到了,这就是咱家。”

一行人在一处农家小院前停下,院子没围墙,扎着篱笆,在篱笆外头就能看到院里的场景。

土坯房,屋顶好歹盖着瓦,算是村里条件不错的了,刚才过来的路上,林玉琲看到,很多房子都是茅草屋。

院子里也有一棵树,树下有个鸡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