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父听了点了点头。“那是该送去了,别耽误了。”

“我和立田商量江一下,孩子还小,我们想在学堂附近租个房子…”还不等苏杏讲完,江父就望了过来说道

“那你们一家是准备搬去县里吗?”

江父这话一说出口,堂屋众人都看向了苏杏,赵芳和赵春花还用一种,我们那么信任你,你却要抛下我们跑路的眼神看向她。

苏杏连忙开口解释道“不是的,我可没想着去县里,我是想着他们父子俩租个小房子,立田下工了就回去看着十一,好给他加个餐洗个衣服什么的。”

“那用不着租房子,十一大伯不是在县里吗?你让他去…”话说到一半江父就觉得不妥,以老大两口子的性子只怕是不愿意。

他又突然想到,以往老大回家拉粮食总会多拉点细粮,问就是江海江柏有时会去他那加餐,

总不能让大伯养着他们,得家里出。现在想想这两个孙子去了他家吗?去了又吃了多少?

疑问憋在心里总是不得劲,江父直接问道“江海,江柏,你俩多久去你大伯家一次,去了他给你们吃些什么?”

江海听他爷爷问这个,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江柏可不会给他大柏隐瞒着,说道“我还是两年前刚去学堂时不适应去过一次。

大伯母给我吃了一碗糙米饭一碟水煮白菜。

江福说我是讨饭的,哦,那次海哥学堂有课业我自己一个人去的,从那以后我就没去过了。”

江父强忍怒气又冲江海问道“那你呢?“

江海为人端方,做不出背后讲究人的行为,可是爷爷问了他也不好撒谎,只得硬着头皮说“我也差不多。”

江父一听,这还不清楚吗?老大拿了家里的粮食却没有好好对两个侄子。

前两年江母生病了叫孙大妮回来,她说要照顾几个孩子读书,家里人又要下田又要照顾江母,个个累的半死,她硬是没回来。

原来她就是这么照顾孩子的。

江父气的不行,如果江立根在他眼前是少不了一顿好打,但是现在隔的远,这口气也只有江父生生忍了。

这是犹豫了好久的江海开口了,“小婶,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苏杏觉得挺好奇的,她和这个侄子话都没讲过几句,这是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她开口道“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讲的,说。”

“恕侄子多言,侄子觉得不应该去租房,学堂里是有学舍的,四人住一间,并不拥挤。

学堂里也有洗衣妇,和饭堂,十分的方便。十一是去上学的,学的不仅是书上的内容,还有如何为人处世。

那么与同学相处就是他要学的第一课,他住在学舍不仅安全,还能时时与舍友讨论学识。”

苏杏越听越觉得有理,没想到她活了几十年被个十几岁的小屁孩说服了。

看来这从农家走出去,还小小年纪就考上童生的人不可小觑啊!

江海接着道“小婶你放心,十一是我弟弟,待他入学我自然会照顾他的,他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我解决不了就带他去找六叔。”

苏杏开玩笑似的说,“那就说好了,十一去学堂了你要多照顾他,我可把他交给你这个哥哥了。”

江海这时满脸认真的点了点头。

苏杏没想到她只是玩笑话可看江海这样子是当了真,她也收起笑容,认真地对江海说道“好,小婶相信你。”

江海也没想到小婶会这么信任他,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他一定会照顾好十一。

进入学堂读书不是拜师,只要去管理学堂入学事宜的先生那通过考校,交清一年的束脩以及学杂费就好了。其中包括学堂统一的服装,一些基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