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生意的多,需要运货的私人商家也多,这一趟不止进自家店的货,还顺带接了许多单子,又赚上了一笔托运费。

因为有之前积累的人脉,他们还接了沪市的单子,来回车子都没空着。

现在接单子去去年方便许多,运费也上涨了。

随着经济复苏,在这个交通不甚便利的年代,大货车运输也正式成了香饽饽。

陆明川他们去进货以后,苏蘅也趁着周末的时间应聘了一个来面试财务的。

是个高中毕业的学历,有在厂子上班的经历。

他们这个店是收银财务一体,这姑娘年纪不大,纯粹是被高昂的工资吸引过来的。

试用期三十,转正五十。

她在厂里上班才二十五一个月呢。

苏蘅考察了一下这个叫林小然的姑娘,确认她基本功扎实,人是个老实的以后就聘用了她。

以后苏蘅就只用每月来盘一次账就行,压力一下子就减轻许多。

不过她时不时还是会去店里转一下,免得员工偷懒。

不过苏景的那两个小兄弟还算靠谱,毕竟卖得好还有提成呢。

老板大方,底下员工干活自然也就更卖力。

苏蘅看中这条街的前景,她又花四千买了一间铺子,这间铺子宽敞许多,虽然价格比之前贵,但是没涨太多,两层楼,加起来快三百平。

因为这边离百货大楼近,苏蘅觉得,即便开不了超市,倒是开火锅店也行。

她还没见到有开川渝火锅店的呢。

越想越可行,苏蘅打算请人提前过来给装修上。

屋子的风格倒不需要大改,但是临街的窗户一定得扩大,墙面挂上大大的菜单牌,厨房也得改大。

还有灯光,一定得亮堂。

这么一折腾,苏蘅又忙碌起来。

等陆明川他们回来时,火锅店已经装修的差不多了。

陆明川听完苏蘅的计划,问:“那厨师呢?”

这里是没川渝火锅店,但同样的,也没野生川渝厨子给他们招。

苏蘅默了默,不太确定的指了下自己:“我?”

陆明川、苏景:……

“你们这是什么表情,火锅店还要什么厨子。”

她想的是自己会炒火锅底料,只要雇人来按她说的炒制,再请一些服务员就行了。

但陆明川摇了摇头:“没这么简单,不同地方的厨子都有自己的做菜风格,这是已经固定的了,很难更改。”

苏蘅没功夫天天在后厨忙活,请来的厨子不是川渝的,炒底料时难保不会有自己的习惯。

这好比要让一个淮扬菜厨师去学湘菜,他肯定处处不顺手。

苏蘅无言以对,好像确实是的。

见她难得犯傻,陆明川还有点好笑:“我去打听打听哪儿有川渝的厨子。”

想开餐饮店,一个好厨子是必不可少的。

苏蘅只得点点头:“实在不行跑一趟川渝。”

反正这店面是自己的,放着也不着急。

不过这事儿最后还是姚闻音帮他们办妥的。

她直接带着厨子上门试菜,郝大厨还以为苏蘅是要开川菜馆,一听是火锅店,顿时觉得找自己是大材小用,有点不太乐意。

但是一听苏蘅报的工资,一个月五十块,干得好还有提成。

他立马又笑的和蔼可亲:“火锅是吧,没问题,我先去炒一锅给你们试试味儿,还有卤味要不?不是我说,火锅里头花样可也多得很呢。”

苏蘅看到他的变脸速度,不由感叹金钱的魅力之大。

不过这厨子确实靠谱,听到他说的那些菜品就知道是个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