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座位也被陈平义和陈平松占霸了。
陈敬时起迟了,匆匆赶到前院,只见原本的座次都被打乱了,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带着自己的书本学具强占了后面几个位置,平安、阿蛮和小葫芦,并竹姐儿、丹姐儿等几个刚来的女孩子,都被挤到了前排。
他心里暗哂,真是幼稚,不知道讲台被他垒高了半尺,每一个角落都一览无余。
然后依旧是常规流程,上讲台检查功课、检查背诵、打手心、讲解下一段文章。
如果还没有完成年假功课的,那就三日一追五日一比,只要不怕挨打,可以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可是没人不怕挨打,因此不过三天,所有人都交齐了功课。
……
自打年后开学,陈敬时就不留他们在学堂做功课了,平安每天放学回家先玩两刻钟,吃饭两刻钟,饭后再玩两刻钟,一直玩到陈琰失去耐心,将他拎到书房里去,盯着催着,才慢吞吞的打开书本,然后又要解手,又要喝水,又想吃点心。
他知道平安记性好,可就算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得先过过目啊……
平安也不想这样,娘亲从前教他读书,都是等他吃饱睡好玩够了,才会教他读个一到两刻钟,他虽然记性好,理解能力也不错,但他耐力不足,让他在书斋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回家还要继续背书,真的很难适应。
就这样早催着,晚盯着,一直熬到了二月二。
依照当地的习俗,要祭祖、敬文昌神,还要吃油炸糕。
刘婆婆天不亮就起床了,将糯米磨成粉,拌入红糖,再加入果仁、枣泥,四四方方的放入笼屉里蒸熟,然后再架起油锅,煎的外皮金黄,外酥里糯。
这时主家会起来,抓紧时间吃早饭,饭后还要赶到祠堂忙碌。
曹妈妈叫醒平安就颇费了些功夫,陈琰和林月白着急出门,索性对曹妈妈道:“实在起不来就不要管他,挨顿板子就长记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