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说着,心驰神往地举起双手。

陈老爷忙将他的双手摁下去:“这可不兴去啊!祖父给你买大风筝。”

“我不要风筝,我要大铁鸟,我要上天。”平安道。

“不行不行,”陈老爷对妻子道,“得把那神婆喊回来才行,要是真把我乖孙收上天,不是要我老命吗?”

陈家上下为了平安的“奇梦”忙了好几日,又是请道士,又是拜佛寺,依然不见效果。

平安嘴里时不常就蹦出一些奇怪的梦境:“呜哇乱叫的红灯笼,不用牲口拉的车子,高耸入云的高楼……”

再后来,大家慢慢地习惯了,连平安自己也习惯了,祖父买来了集市上最大的风筝、做工精致的白蛇灯笼,祖母还带他去看小人儿唱歌跳舞的皮影戏,平安突然不再羡慕坐铁鸟、坐大白蛇的小孩儿了,因为他就是天底下最开心的小孩儿呀!

平安养崽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按照盛安县的习俗, 四十岁前不做寿,至多是自家人欢聚一番,不请外客。

不过陈阁老四十岁这年, 平安的座师刘阁老因病申请致仕,陈琰因此升任次辅,再不摆酒也说不过去。

平安下晌就向翰林院告了假, 赶回家中主持老爹的寿宴,回来一看, “孝顺”的小师兄凌瑞早早就跑来帮老师迎宾了。

正好平安不喜欢迎来送往的营生,谢过小师兄代劳后, 一溜烟穿过二门, 跑到内宅去凑热闹。

内宅是招待女眷的地方, 因是圣上赐宅, 从前也是皇家产业,比之前在甜水胡同的宅子要轩敞得多, 从三院东边的月亮门进去, 是个占地十几亩的园子。

这院子还有些说头,当年御马监的太监下来盘点赐宅时,发现了旁边这座“单独产权”的小园子。园子荒废多年无人过问, 登记信息也早已模糊不清, 念着司礼监的吴公公素与陈家交好, 底下人索性送了个顺水人情, 将园子与宅子并作一处, 登记在册, 补了个完整的房契文书,一并赐给了陈家。

得亏陈家有些家底,这座园子其实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因为荒废得太久, 几乎等于重建,又又碍于陈琰在内阁“伏低做小”的关键时期,不敢大兴土木,近两年才刚刚修完。

院中一池碧波,池塘中央有个小戏台,池边广植海棠、丁香、枣树、石榴……请了专人精心打理着,春可赏花,夏可纳凉,秋季结果,成了孩子们最爱嬉游的地方。

今日陈老爷请了个戏班子来,此时沈清儿正拿着戏单子请宾客点戏,自然是一番推让,最终还是郭阁老的夫人点了一出《麻姑献寿》。

锣鼓点刚刚响起,沈清儿就听说了两个女儿的“光荣事迹”。

丫鬟在她耳边嘀咕一阵,沈清儿忙把戏单子交给婆婆,转而匆匆去戏台子后面找孩子,沿途恰撞上平安回来,便薅着孩儿她爹一起去了。

穿过太湖石假山的孔洞,只见两个高矮胖瘦衣着发型完全一样的三岁女孩儿,正站假山顶部的凉亭上,指挥七八个男孩儿往下撒尿她俩是裁判,谁撒的最远,就能得到她们自制的怪兽贴纸。

其中就有郭琦的小儿子郭甫,不但是皇长子的伴读,还是平安的学生。

“哈哈哈哈……不愧是我闺女!”平安笑得直不起腰,看着清儿那张几乎要结冰的脸,笑容逐渐消失,重重地干咳一声。

孩子们“哇”地惊叫一声,提着裤子四散而逃,其中郭甫年纪最小,跑得最慢,被平安一把薅住这小子敢在他家随地大小便,还带坏他闺女,一定要跟二师祖好好告一状!

“陈师傅,都是阿闻阿望的主意。”郭甫被抓住了命运的后脖颈,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什么主意,撒尿比赛?”平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