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李泊熙板着脸道:“我皇兄说,臣子事君,应当尽心竭力、不辞辛劳,你才讲了多一会儿,就喊累了,日后如何为国家效力?这样吧,你多讲几段儿,本王帮你捶捶背,母后都夸本王的手法好极了。”
言罢,果然给他捶起背来。
平安道:“嗯,真舒服,臣决定把殿下的诨号编进故事里,就封个……保卫羊羊村的灰灰大将军,如何?”
“哼,本王岂会在乎这个,不过既然是你的一番好意,那就准了吧。”李泊熙说完,更加卖力认真地帮他捏肩捶背:“还有哪里疼?你身子骨也太弱了,让本王多帮你捏捏……”
平安得意一笑臭屁小孩儿,拿捏。
面对如此上道的小孩儿,平安许诺帮他挑一只漂亮的小羊。
……
大雍的官员最讲论资排辈,谁要是轻易破坏规则,就有被同僚排挤的风险。大雍只有一个陈琰,而且现在还在内阁伏低做小呢,所以大多数官员还得苦熬资历,熬到前人都退下来,才有晋升的机会。
平安也不例外。
他在翰林院主要负责编修前朝国史、偶尔起草几分诰敕,主要以学习为主,没有更具体的行政事务了,所以翰林官是公认的“职清务简”。
平安做事效率很高,但翰林院最忌讳这个,翰林清贵嘛,要注重“养望”而非“实干”,讲究个闲庭信步、悠然自得,不以“趋走”为劳,做事太急不但容易被笑话,还容易招人恨。
正如此时,十七岁的陈修撰一手拿着邸报,一手端着茶杯,吹开水面上漂浮的茶叶,浅啜一口,感叹道:“这日子可怎么过呦。”
要知道,翰林官员熬资历,那是六到九年起步的。
所以平安闲得发慌时也会写点东西,譬如《陈子维自述》啊,《盛安老宅札记》啊,《景熙朝野见闻录》啊……
当中最得意的,是一本名为《黔之驴》的中篇小说,讲得是某朝大司马杨小贯是如何小肚鸡肠、嫉贤妒能、仗势欺人打压状元郎,又被贬斥到荒郊野地修皇陵的。
当然,这种没有狗血剧情的故事一听就不怎么畅销,不过陈老爷听说孙子出书了,编排得还是曾经欺负过他儿子的官员,立马从靴子里掏出一张汇票,往京城最大的书坊银柜上一拍,先印三千本,往各大书店铺货。
定价多少?
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