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得仕林上下怨声载道。
陈状元人在豫州,这些怨言终究落到了郭恒头上,人们纷纷请他这个书法大家站出来,把这股歪风邪气压下去。
第115章 第 115 章 不愧是你,状元的儿子……
郭恒到底没过好这个年。
正旦和上元节是一年最长的假期, 正是官员们在家诈尸指手画脚管孩子的时候。
什么内阁阁老啊,六部九卿啊,谁家没有正在读书科举的儿孙, 这年代的孩子又没什么隐私权可言,几人一合计,回家将那些书信、手札、尺牍统统抄出来,一沓一沓的堆在了郭恒的书案上。
郭恒两眼一黑。
这字迹没人比他更熟悉了, 教了陈平安那个小懒蛋整整三年,把这字烧成灰他都认得,他第一反应是,平安给这么多人写过信吗?
他是千手观音吗?
于是他问:“诸位,怎么回事?”
一句话仿佛拉开话闸,同僚们的抱怨如洪水般滔滔不绝。
看着眼前引经据典、口沫横飞、语速越来越快的同僚, 郭恒太阳穴突突直跳,好半晌才听懂了他们的来意。
这也不难解释。
郭恒去书架翻出几卷稿纸,都是平安交上来的作业, 与春联上的字体“一脉相承”, 不过为了应付他, 写得克制一些罢了。
众人先写惊掉了下巴:“临川竟也喜欢这种字体, 还收藏了这么多?”
“这哪是我学生的字, 是我徒孙陈平安的。”
郭恒将稿纸依次摆开。
七岁的、八岁的、九岁的, 今年还没写……
众人恍然大悟, 哪有什么“状元体”, 不过是小孩子练习之作, 陈状元竟也往大门外贴。
“您这位高足还真是不拘一格啊。”王阁老道。
郭恒道:“为的是每年有所对比,敦促孩子勤勉用功之意。”
众人点头道,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并暗下决心效仿,以后家里的那些儿孙,谁的字最丑就贴到大门外去,贴一年,看谁还敢不认真练字。
送走上门告状的同僚,郭恒便叫来长随:“去坊间查一查,平安的字是怎么流出去的。”
上元节前夕,郭恒思来想去,还是将平安叫到家里来,孩子不小了,很多常识要慢慢教起来。
平安人都懵了,脑袋里的加载圈儿转啊转……
“你最近玩疯了是吧。”郭恒道。
平安很心虚地笑笑,从大年三十放假那天开始,他仅用两天时间写完了整个假期的功课,然后去公主府打过两场马球,去什刹海溜过两次冰,去大栅栏下过几次馆子。
一千两银子,几个小摊主按提前说好分成分完,平安共分得了三百多两。穷人乍富,都不期待压岁钱了,还动辄请娘亲和祖父祖母吃饭,半个月就花完了十几两。
祖父祖母都夸他孝顺,一高兴,拿出一百两买走了他给老爹留下的“治水纪念版”跳棋……
读书人之间事,他是半点没沾过边啊。
二师祖乍提起来,他才知道自己的字在坊间流传了半个多月,还叫什么“状元体”。
什么人的字才敢称“体”?就连二师祖这样公认的国手,都不敢自成一体。
“诶呀。”平安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不太合适吧?”
“你也知道不合适?”郭恒哭笑不得:“平安,外面的事,师祖可以帮你解释清楚,但家里的事,你要自己多上心才行。”
“家里,家里什么事?”平安更糊涂了。
郭恒看着他,这么小的一个人儿,任何事都要从头教啊。
“你的字是怎么流到坊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