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珠子拨动得越来越慢,她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或许,这事还有转圜的余地。

她并非狭隘之人。

她也不是一定非要陆青瑶命的,只要她与爹爹和离,离开姜家,不要挡了她和阿娘的道便成。

这事在她这就算是过去了。

可阿娘还说肃王反了。

若她没记错,上一世的肃王并没有那么快造反,而是在一年后。

太子数次病危,皇后寻遍大江南北名医为其医治,也只不过是多延续几月的寿命,终归是徒劳。

那年中秋宴上。

太子妃和太孙中毒身亡,太子也急火攻心,十分不幸的随着妻儿去了。

事后有宫人指认出,那毒是出自肃王的手笔,而且所有证据都指向他。

肃王自然不肯认,但人证物证俱在,他百口莫辩。

被逼得狗急跳墙,就顺势反了。

很快挥军南下,直抵皇城。

朝臣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肃王早有了反意,早在封地秘密练兵屯粮。

他们母子向来与曹皇后水火不容,早有意除之而后快。

辰王趁此时机请命与申国公去平叛,欲建功立业,为日后铺路。

大梁北部乱了三年,打了三年。

历时三年之久,终剿灭了大梁境内的所有叛军。

那一年除夕,大军凯旋而归,辰王立下了大功,成了百姓间呼声最高的储君人选。

然而,就在辰王被立为储君当日。

那名给太子下毒,已经自尽亡故的冯医女,居然死而复生,让人给御史台和大理寺呈递了一份供词和证据。

称辰王才是毒害太子一家三口的元凶。

太子一案旧事重提。

那毒正是从辰王后花园的药草中提取炼制的,那药草自南疆而来,人证物证,甚至下毒过程都描述得清清楚楚,甚至牵连出不少太医和宫人。

就因为那突然冒出的医女。

辰王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辛苦谋划的一切全都功亏一篑。

人就是这样的,或许铸建起千里堤坝很难,可想毁去堤坝却很容易,往往只需小小蚁穴。

虽然那时她是站景王那头的,但也为他惋惜。

那辰王也算得上是豪杰了,且还曾对她有意。

上一世明年的元宵灯会,她与景王和辰王还曾有一面之缘。

辰王败落之后。

虽然陛下也还有其他刚成年的皇子,景王名望也不高,但毕竟是嫡皇子。

在梁王、齐家和穆家的全力支持下,景王还是顺利坐上了储君之位,她也趁此时机入了东宫。

可这一世,为何所有一切都提前?

完全不一样了。

不,她不能任由事态这般发展下去。

姜子衿陡然坐起身来,走到案几前。

执笔开始在宣纸上写下相关之人的名字。

肃王反了,有辰王和申国公出马平叛,终究难成气候。

而景王,她上一世的夫君,不是沉迷于山水吟诗作赋,就是流连于勾栏听曲。

妥妥的一个逍遥王爷。

上一世若非梁王和齐家相助,仅凭着他嫡子的身份,想得储君之位是没那么容易的。

多少是要费些周折,亦或者去黄泉下陪他兄长也不无可能。

不过奇怪的是。

重来一回,上天似乎没有那么眷恋他了。

姜子衿唇角微勾,心中豁然开朗。

现在的梁王几乎是个废人,那半大的世子和贤良淑德的梁王妃根本不足为惧。

崔家也从不参与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