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打眼,竞争对手敢跟青甜硬来?

“什么味道?”

“历史的沉香。”青甜望着廊下那些郁郁葱葱的花草,目光仿佛已穿透时光,看到了那些蒙尘珍宝重现光华的未来。

……

秋意渐浓,四合院里的老枣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空气中弥漫着甜香和一丝凉意。院中东厢房已被改造一新,结实的榆木货架靠墙立起,上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清理过的瓷器、铜器。

几个新打的樟木箱专门存放书画古籍和易损小件。原本的破败感被一种井然有序的“工作间”氛围取代。

张春明几乎以院为家,吃住都在原先门房改的小屋里,干劲冲天。他不仅负责外出收购,还跟着青甜请来的那位沉默寡言的王师傅打下手,学习最基本的清理、去污、简易修补。他的手变得粗糙,眼神却愈发锐利,像打磨过的刀子。

这天下午,他兴冲冲地蹬着三轮回来,车斗里放着个用旧棉被仔细包裹的大件。

“甜姐!王师傅!快来看看!捡着大漏了!”他声音里是压不住的兴奋,小心翼翼地和王师傅一起将东西抬进堂屋。

解开包裹,露出一尊尺半高的青铜佛像。佛像结跏趺坐,面容慈祥,衣纹流畅,通体覆盖着斑驳的绿锈,看起来古意盎然。底部似乎还有模糊的刻字。

“瞧瞧!这分量!这锈色!绝对到代!我跟一胡同老头那收的,他说是祖传的供佛,家里急着用钱,才舍得拿出来。我可是磨破了嘴皮子,花了小一百呢!”张春明脸上放着光,期待地看着青甜和王师傅。这一百块,几乎是青甜给他的活动资金里不小的一笔。

王师傅戴上老花镜,凑近了,手指极其轻柔地触摸锈斑,又掂了掂分量,眉头微微蹙起,没说话,只是看向青甜。

青甜在佛像被抬进来时,心里就咯噔一下。空间异常安静,没有任何感应,就像面对一件普通的现代物品。她走近,仔细观看。佛像的工艺乍看不错,但细看之下,衣纹的线条略显呆板僵硬,缺乏真正古物的神韵和岁月沉淀下的自然磨损。那层绿锈颜色过于均匀鲜艳,像是刻意做上去的,而非自然生成。底款的刻字更是绵软无力,缺乏金石味。

“春明,”青甜语气平静,指着几处细节,“你看这里,衣纹的转折是不是太生硬了?还有这锈,颜色是不是太‘新’了?闻闻,有没有奇怪的酸味?”

张春明脸上的兴奋一点点褪去,他趴近了仔细看,又依言嗅了嗅,果然闻到一丝极淡的、不属于铜锈的化学药剂味道。他的脸瞬间白了,冷汗冒了出来。“甜姐……我……我这……”

“打眼了。”青甜吐出三个字,并不严厉,却让张春明无地自容。“这应该是近几年仿的,用了化学做旧。一百块,学费交得有点贵。”

张春明像是被抽走了力气,瘫坐在旁边的条凳上,盯着那尊假佛像,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一百块!他得收多少废纸烂铁才能赚回来!愧疚和挫败感几乎将他淹没。

青甜没有过多责备。捡漏打眼,古玩行里谁也免不了,关键是长记性。她让王师傅把佛像搬到角落,作为“教材”。然后,她拿起那尊佛,一点一点给张春明分析造假的手法,从锈色、重量、工艺到包浆,讲得细致入微。

“记住这种感觉,”青甜最后说,“真的老东西,那种气韵是仿不出来的。以后遇到吃不准的,宁可放过,也别冲动。”

张春明重重地点头,把青甜的话一字一句刻在心里。这次教训,比成功十次还让他记忆深刻。

挫折感还没完全消化,新的麻烦又悄然而至。

几天后,张春明垂头丧气地回来,说城东几个以前常去的老胡同,突然收不到什么像样的东西了。

“甜姐,邪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