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挖的差不多运下去的时候下头打得难舍难分,李天更是道村里草药管够,有老赵在打不死就成,大家更是底气十足。

李月望一圈这是张家村村民。

那位比较好说话的老村长不在,也不知道此事是不是他不方便露面怂恿村民的。

牛车装满,先运送回村里,牛车上除了放李家的还放了周家和其他几户人家的,家家户户也跟着一两个先回去处理这些葛根。

回到村里,不便行走的老人孩子翘首以盼。

萧母领着李好李婳笑着迎过来,李大郎几人也挪动着不便的身体帮忙接过这些葛根。

“大郎哥,这是大花小草她们挖的。”

李月指着满满一筐葛根对着李大郎道。

葛根个头大的出乎几人的意料,有的葛根比柱子的脑袋还要大,背篓里放不了几个,和石头一样沉甸甸的。

柱子眼睛都眯成一条线,拍着小手欢呼。

“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喽。”

李大郎道一声好,笑着摇摇晃晃将葛根搬回去。

“这个怎么吃?”

“待会你看着我家处理就成。”

李大郎颔首让柱子准备空的碗和箩筐那些就开始处理葛根。

葛根和叶子分开,叶子也留着拌菜吃,丝毫不浪费。

外面包裹的泥土用盆里接过来的水洗干净泥沙,拔的时候大花小草清理过,过下水表皮清清爽爽。

葛根最主要是做成粉,煮粥炖汤来上一勺很是方便。

村里现在有条件晾晒,她拿出家里的簸箕现在外面铺上一层纱布晒干,忙活手头的事。

经过太阳暴晒也能去除纱布的异味细菌。

葛根需要加水按照1比3的比例粉碎成浆液,这个步骤很需要耗费体力。

萧母和李月力气有限捣碎后用村里的小石磨省力许多。

白花花微微带灰色的汁液顺着石磨滚下来。

她们用完后,石磨又借给村里其他户人家使用。

家里的孩子们力气小负责帮忙过滤浆液分离纤维残渣。

纱布袋过滤浆液需要三四次,直到滤液无明显颗粒。

过滤后渣滓加水反复揉洗提取残余淀粉。

做完这些李月也没有继续管它,沉淀需要静置24-48小时才能分层排除上层清水。

期间静置四小时首次换水,重复沉淀好几次才能将水变得清澈。

“大郎哥等到上下分离,底下是纯白色就差不多了。取出底部的分块晾干暴晒直至晒干就能做能研磨成粉末。”

李大郎默默记下李月的话。

忙活到下午时分,村里陆陆续续有人回来,瞧着大家的脸色就知道张家村的人没占到什么便宜。

吃完晚饭纳凉的功夫,白日里没占到便宜的张家村这次再次找上门。

大老远站在万草村村口的牌子那就有人砸掉万草村牌子。

啪的一声巨响,在棚子里干活的村民全都走出来。

“喂,新来的,你们实在是太过分了,挖掉那里的东西是一点都不给我们留啊!”

下午打完架的他们不甘心的去山上找,山上除了新挖出来的坑,什么都没有。

来人眼尖看到处理的半成品葛根,嫉妒的双眼发光,像头饿狼一般,伸手就要摸。

李家村人可不惯着他们。

“怎么,下午打架的时候是没打够?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李天走上前站在村民们的目前,下午的时候这些人不知好歹。现在这次又像狗皮膏药似的拧过来。

“嘿小子,你爷爷可不是吓唬大的,你也不去打听打听。我们一路从中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