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礼今年13,从12岁就跟着逃荒到现在还在逃,以前家里穷,念不起书,有钱也全都被李月贴补给王恩义,读书的苗子生生被蹉跎。
守乐11,两个孩子开蒙晚,学习进度也跟不上,现在家里守书年纪最适合开蒙,然而这娃子不像两个哥哥坐得住,整天和比小两岁的守安淘气的很,大嫂和二嫂对两个小的又惯的,性子越来越野,小皮猴一样。
赵麦冬在村子里还能教教大家教书,路上赶路那么累,有时候大家伙也不好意思催着他让他继续教自家孩子认字。
李圆眨巴着大眼睛看阿姥眼神忧伤摸着阿姥的脸,贴贴。
“娘,以前都怪我,放心吧,以后等安定下来,一定能够让守礼好好读书。”
李月看着大侄儿心里很不好受,的确因为原身耽误他,再过两年就要娶媳妇,如果家里条件不够的话,他只能娶村姑,一辈子种田下地。
读书识字多,也多种谋生渠道。
兴许守礼也是意识到这一点,赶路不管多晚都会勤学苦练,还会追着赵麦冬问些不认识的字,但是短短的几个月哪里比得上那些自幼开蒙的,他的年纪错过最佳黄金期,要追赶同龄人要付出千万倍的努力。
“哎呦,娘说这话不是怪你,是爹娘没用。”
张翠萍心里酸酸的,也不是怪闺女,只是自责,小小年纪一大家子都要跟着逃荒,躲战乱。
这边伤春悲秋,李家的饭香味传来,大嫂和二嫂喊着家里老人孩子吃饭。
张翠萍见到早饭煮的是面疙瘩汤,白了一眼儿媳妇,没有说话。
“娘,放心,鸡蛋还有呢,没吃完。”、
张翠萍嗯了一声筷子捞了捞,干得匀给自己几个孙子孙女,自己喝了点汤。
“娘,还有呢,够的,你别给孩子。”
“费什么话,老娘没胃口,被你一个个气饱了。”
说完还狠狠瞪一眼两个淘气小孙子。
两个小孙子完全没意识到奶奶瞪自己,扒拉着比脸还大的碗,嘿嘿笑着,呼哧呼哧和对方比赛。
张翠萍心梗,指望这两个孙子以后光宗耀祖,还不如指望春苗嫁个好人家来得实际。
她又瞅一眼板板正正坐在那小口小口吃着饭,板着脸的萧小宝,同样的年纪,怎么这孩子就沉得住气,比守安还小几个月呢,哎就是这性子和他爹一样,比他爹要好那么一丢丢,张翠萍心里瞬间平衡,也不知道女婿在哪。
她没敢开口问,怕亲家母担心。
见萧母吃的少,她让周香兰再给亲家母装一点。
“亲家母吃啊,你看你瘦的,到时候萧阳要怪我了,快多吃点,萧晴也吃啊!”
萧母摆摆手,她不是很喜欢吃这种酸酸的,牙齿不舒服,笑着拒绝张翠萍的好意。
“我又不做什么事,不大动弹也不饿。”
“婶子,我可不客气。大嫂手艺真好,我都吃胖了。”
萧晴又要了一碗汤,干得她也没好意思多要,大嫂这手艺真的比娘和自己好太多,自己做饭糟蹋粮食,至于李月,她也没指望过,指望她还不如指望大哥呢。
每次李家吃饭的时候,钱母总是眼神若有若无往这边瞟。
自家伙食和李家真没得比,如果闺女没和李家分家,现在自己是不是也能坐在那里?
钱招娣顺着老娘视线望过去就知道老娘又在看人家饭菜,无语的翻了翻白眼。
钱金宝倒是没太大感觉,他不挑食,啥都吃,好养活,野菜汤也能干个四五碗。
“娘,这都是稀得,喝了两泡尿结束会不会又饿了啊。”
钱金宝话是这么说,还是呼噜呼噜干了两碗直至锅底都被捞干净。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