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二人解释前因后果,众人恍然大悟。
张有福婆娘一拍大腿:“我咋就没那么好的运气。”
实不相瞒,她也站在酒楼门口,想着大中午酒楼吃饭人多些,然而,小二将她当成乞丐,毫不留情的赶走。
张有福婆娘手中的花篮都险些被推搡中弄坏。
她也不气馁,最后卖出去五个,名副其实的销售之王。
李月忍不住给她竖起大拇指:“婶子你真厉害!”
她是由衷夸赞,张婶子这样的,妥妥未来销冠啊,脸皮够厚,嘴皮子利索,脑瓜子灵活。
古人受学识和各方面限制见识不如现代人宽阔,但是给她们一个舞台照样能唱成一台戏。
张有福婆娘被夸得快找不到北,摸摸手中还剩的花篮,砸吧嘴:“可惜了,要不我再去卖卖?”
也有人看到母女俩拿着好多丝线好奇询问:“你们买买这么多绳子作甚?”
不是应该买粮食?想不通,当然她们也就这么随口一问。
剩下来的花篮共有二十个,也就是全部卖出去能有60文呢。
不卖吧,相当于有60文钱赚不回来,这滋味,夜里睡觉都要爬起来给自己一巴掌的地步。
张有福婆娘一拍大腿:“咱们人多,不怕走夜路,我就不信剩下来的二十个咱卖不出去。”
她们这么多人,还不信了。
张有福婆娘豪情万丈:“你们买东西去,我继续卖,谁愿意和我一起的,卖不出去到时候可别指望分钱。”
她这话给了大家一记强心剂,也是人多走夜路不怕,大不了晚一点。
“成,我和你一起!”
“我也去!”
李家村的妇人们眼中发光。
第150章 回家的灯
李家村人卖花篮卖到即将天黑,最后还剩下一两个,垂头丧气的回来。
还好村里其他人帮忙买东西买的差不多。
“李月,你们买丝线作甚?”
回去的路上,以张有福婆娘为首的妇人再次发问。
先前赶着去卖花篮,李月提议买丝线的时候,有人愿意买,有人不愿意买,觉得家里的够,李月也没强求。
张有福婆娘眼珠子一转。
李月这丫头从来不会做无用功,万一?
她大手一挥豪迈道:“李月你也帮我买一点,我买二十文钱的。”
能掌握家里财政大权就是爽啊,村里其他妇人羡慕不已。
张有福婆娘也有自己的考量,连张翠萍都买了30文,自己可是做婆婆的人,多买些针线怎么了。
输人不输阵,必须拿出做婆婆的魄力。
李月路上给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卖头绳。
村里人张大嘴巴。
“啊,就你上次给你嫂子买的那种?你会编?”
李月点点头,接着最后一抹余晖,手脚麻利上下翻飞,几股丝线缩成一团随后编成一根头绳。
“我滴个乖乖,李月你这脑子咋想的?买几根看看就会了?”
村里人回忆,李月买个她嫂嫂和侄女的头绳还好几种不同款式。
大家伸手要摸摸这发绳,质量比先前的那种更厚实,耐拽还不容易变形。
“李月你这打算卖多少钱啊?”
李月说了自己打算。
村里人齐齐倒抽口气。
张有福婆娘一拍大腿,哎呦,丝线买少了,她没有一双巧手儿媳妇有啊!
村里手指灵活的有的就跟着李月学,然而天赋这东西,你再努力也跟不上。
有些人不擅长丝线这些编烂了还是不会,手和手压根不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