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接过手中的核桃,倒入锅中锅铲递给老娘。

“娘,化愤怒为力气,挥舞你的锅铲!”

闺女笑嘻嘻的没心没肺的模样,张翠萍忍不住戳她脑门,接过锅铲,将对白眼狼铲死的冲动化为动力。

“哎呦,娘,轻点轻点,碎了不好卖钱了!”

炒到火候差不多,李家村人打包好所有核桃。

刚炒好的核桃滚烫酥脆,等慢慢放凉装入干净布袋中,布袋也是李月从空间里拿出来放入木桶底下预防村里人看见。

村里人只当这些都放入木桶中。

推着板车行礼往前走,路上渐渐有村庄出现在眼前。

“哎,这地里是水稻吧?”

大家路边看到水稻欣喜不已。

老家地旱的水都没有哪里还能种水田。

水稻刚插下去,腰板挺直,微风吹过摇着小脑袋挥手。

地里还有呱呱呱的青蛙叫声,偶尔跳出水面吃虫子。

村民们眼眶湿润,天,这就是他们以前的生活。

“以后咱们还能继续种地!”

“是呀,这水稻种的可真好!”

瞧着瞧着,村里人意识到不对。

“咦现在不是八月份嘛,怎么水稻才种下去?这些人真不会种庄稼,糟践粮食。”

李天眯起眼睛,地里老把式对庄稼那可护的和眼珠子似的。

对于这点赵麦冬倒是从书中了解过。

“叔,我听说越往南水稻一年成熟的次数就不一样,有的一季稻,有的二季稻有的三季稻,现在这应该是三季稻等到十月份以后就可以收。”

“啥意思?一年可以收三次稻子?”

有村里的汉子抓住他话中的重点,不由兴奋,一年收三次稻子还愁吃不上米?

大家兴奋的不行,一想到以后收三次稻,自己也能吃上大米饭,真迫不及待想赶到岭南抓紧时间种稻子。

李月估算她们村到岭南的时候,今年冬天的食物暂时还是要花钱买和囤,明年说不定能赶上一季稻。

路边的村民们给稻子浇完水站在地头上望着路边的这些人,有些好奇的打招呼。

“你们干啥的?这是去哪?”

主要这批人是他们见过最多的人,居村迁徙不为过。

健谈的李天上前和一个老头唠着嗑,还地上自己先前藏的烟叶。

那老农也是吸烟专业户,二人在路边吞云吐雾相互吹嘘。

等李天回来催促大家走的时候,事情问的七七八八。

“这边不像形容的那么穷,咱们的核桃没准还真能卖出钱。”

这消息无疑在平静的村中激起千层浪,村民们的嘴角没压下来过。

再继续走下去几个村子约摸两三个时辰就有一座城。

城中也会安置这些过来的流民。

李天问过,安置的流民去附近的小村子,李家村这么大村子估计难。

他们和胡家村人在那条河相处来说是筛选过的,家境还算可以,素质也尚可,这里的县令大人听到京城传来的命令也良好落实。

“村长,这边县令大人这么好,要不咱们在这边等着他分配不就成?”

有的村民不想走了,看到这里田地这么好以后日子肯定好过。

“那你愿意打散到其他村子?”

李天的话说出口,村民们心头像是压了块石头,能在一起自然不愿意分开。

“算了,那咱们还是一起吧,若是分开,咱们这个村子还不知道分到哪,分到一个和善的像咱们村子还好,分到王家村那样的还不如死半道上。”

王家村就是王恩义所在的村子,出了名的欺负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