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父母之论

廖梅捂住依旧剧痛刺骨的脖颈,喉咙里嗬嗬作响,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剩下上下牙齿,不受控制地咯咯打颤的声音。

她接触到姜云歌,那毫无人类温度、仿佛能直接冻结灵魂的,冰冷眼神,所有嚣张气焰、泼妇蛮横瞬间被碾压得粉碎,只剩下最原始的、深入骨髓的恐惧,和无法抑制的浑身哆嗦。

姜云歌垂眸,如同神明俯视蝼蚁般凝视着,地上抖若筛糠的廖梅,眼神凌厉如万载不化的寒冰,说出的话语更是字字诛心,将她最后一丝伪装彻底碾碎:

「你,不配『母亲』这个神圣的称呼。而姜远鸿更不配『父亲』二字!」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清晰而有力地震荡在,死寂的宴会厅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判般的威严:「做你们的孩子,从不是他们的原罪。而是你们亲手造下的孽、肆意行差踏错的路,才是真正的、不可饶恕的过错!」

她稍作停顿,环视全场,看着众人各异的神色,然后目光重新落回廖梅身上,说出了那句敲击着,每个人心扉的古老诗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生养之恩,本应重于山岳。试问你们二人,可曾做到其中一二?」

紧接着,她引述古训,其声朗朗,如同洪钟大吕,敲击在每个人的良知上:

「《格言联璧》亦言:『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之气象;检身心于平日,必不可无忧勤惕厉之功夫。』修身齐家,贵在严以律己。试问你们,又可曾谨守半分?!」

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众多族人心海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一些年长的族人面露惭色,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思自身。是啊…生了孩子,难道仅仅只是给了性命便够了吗?『抚、畜、长、育、顾、复』…这其中的责任与付出,我们又可曾尽心尽力?平日对自身的言行检点,是否足够谨慎?对子女的教育,是否真的立定了『正大光明』的基础?)他们仿佛被戳中了心事,眼神闪烁,暗自汗颜。

而一些年轻的子弟,则感同身受,内心涌起强烈的共鸣与酸楚。家主说得太对了!父母生养我们,我们自然感恩。但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凭着一句「为你好」,便强行安排一切,从不听我们的想法,仿佛我们只是没有思想的木偶……这种爱,太过沉重,令人窒息。原来古人也早有训诫,父母也需「检身心」、「忧勤惕厉」啊。)他们相互交换着眼神,仿佛找到了某种情绪的出口。

更有一些自身行为亦有偏差的父母,虽表面强自镇定,内心却如同被针刺般不安。难道…孩子不孝、兄弟阋墙,根源真的在于我们做父母的失德?《朱子家训》有云:『父之过,子之承。』『家门不和,多为长者无德。』 我们是否…真的做错了?)他们不敢深想,却无法摆脱那瞬间袭来的心虚与恐慌。

诚然,世间确有父母,将生育之恩视为无上功绩,认为子女此生都该感恩戴德、无条件顺从。一旦发生争执,便全是子女「不懂事」、「不孝顺」,从不愿反思自身。这种单方面施加的、令人窒息的爱与期望,往往成了子女生命中无法言说的重负。

他们无法选择出身,只能被动接受。故古人云:「兄弟不和,多为父母失德。」、「家风败坏,必自上始。」此刻,姜云歌的话语,无情地撕开了这层,看似温情脉脉的面纱,将家族内部深藏的痼疾,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引发了深刻的集体反思,与无声的灵魂拷问。

而姜云歌在说完这一切之后,便不再看地上那摊烂泥般的妇人,仿佛多看一眼都是对她自身的一种玷污。

而姜云雪听着家主这番掷地有声、引经据典的斥责,心中悲苦与酸楚翻涌不息。

如果可以选择…她宁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