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2 / 2)

州等为圆心点,逐渐地向周遭的中小城池散播「大理寺少卿查案遇害」的消息。

不久之后,全天下的百姓都为鱼知乐的安危提心吊胆。

一开始,百姓们的担忧是不明所以、不知内情的。

但很快,就有「知情人」「懂王」之流,分散在各大城池的各个茶楼酒馆、客栈饭馆、秦楼楚馆等人口密集之地,说着「鱼少卿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鱼少卿胆敢深入河北道调查,他不死都不正常」等等论调。

吵架和打架在每一个酒楼饭馆发生,因为「懂王」知情人们得意洋洋的嘴脸惹了众怒。

老百姓心底里自有一杆秤,鱼知乐身为大理寺少卿,去查案、去伸张正义本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什么叫做他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他合该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懂王」知情人们颇具技巧地拱火,天下百姓们大抵模模糊糊地明白了河北道与大雍中央之间微妙的关系,当然,更深刻的他们理解不了,他们的认知就是--

河北道皮痒了,神策军该去犁地了!

百姓们是最淳朴、最朴质的,他们的善恶观与是非观,并不会被那些弯弯绕绕、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所影响。

你说一千道一万,阴阳怪气地哔哔他们愚蠢、肤浅、一点也没有大局观,他们只会更加愤懑,更加上头。

因为他们也自有一番道理:

我们平头老百姓不懂什么大局观,没有你们这些士族门阀的高眼界,我们只知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鱼知乐既是天子亲封的大理寺少卿,那他查案就是天经地义,阻挡他查案、甚至暗杀他,则是违法犯罪!

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勾勾缠缠,惹人心烦!

******

「懂王」知情人们将已经被引爆的舆情又添了一把火后,功成身退,如一滴滴水珠一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人群的激流中。

然而被烧得心火旺盛的老百姓们,直到群情激奋,河北道成为众矢之的时,他们们依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案子,让鱼知乐都深陷囵圄,至今生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