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2 / 2)

湛兮解释事情的经过。

原来是沈奎他们几个京都小霸王出来游玩,路上遇见了皇家书院的学子们。

那一波学子们大多是地方豪强子弟,沈奎他们是京都贵冑子弟,他们两拨人,谁也不服谁,在每一个猜灯谜的摊位上「打生打死」,想要在书院开学前,就一决雌雄。

结果他们还没分出来谁是公的,谁是母的,就见有一老妪当街失控,悲痛得号啕大哭,哭声凄惨,令人心酸。

老妪哭声实在悲戚,众人见状,于心不忍,便上前去,询问何故。

原来是上元佳节,人多如海,老妪的孙子被趁乱拐走了,只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就再也找不着了。

第314章

接下来的发展,和湛兮猜测的一样。

虽说从老妪那儿得知,此事已经上禀维持治安的神策军。

但稍加思索便能知晓,以此夜的热闹与狂欢,人流量太大了,不说大雍各地赶来的商贩,就连遥远的波斯国、拂菻国、小勃律国等万国都来大雍开眼界……

恐怕孩子很难找回来了。

但那老妪实在悲惨,看其风烛残年,一副对不起儿子儿媳,恨不能以死谢罪的模样,学子们自然是于心不忍的。

沈奎他们商议了一番,决定不以「猜灯谜」来「决雌雄」了,他们雄心壮志地表示,要以「谁逮住拐子」来决定谁是公的,谁是母的!

于是他们分散开来,潜入人群,调查蛛丝马迹,各自去寻找可疑之人。

很显然,甭管公的母的,他们虽只是青年人、少年人,但是智商确实是在线的,还真给他们找着了不少抱孩子的「可疑之人」。

学子们艰难地想要不动声色地靠近拐子们,力求在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上,给人贩子致命一击。

可惜了,他们的侦查和跟踪都不够专业,还是被谨慎的拐子们发现了他们的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