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既如此,我与金童子饮一样的。」
姐弟两闲聊了起来。
曹穆之谈及永明帝即将到来的千秋宴,他似乎不准备大办。
「这也是因着那秋狩将至,」曹穆之说,「如今京中多事,繁忙至极,你姐夫便想着让自己的寿诞简单过了便算了。」
湛兮理解地点头。
******
如今皇都确实事情多,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和豪强子弟基本都已经赶到,皇都中许多购置了而没有主人在家的宅邸,忽然就热闹起来了不说,就连住宿的酒肆都人满为患。
京兆尹管理压力骤增,皇都内的巡逻也越发频繁,宵禁的管理同样越发严苛。
秋狩时必然是这批未来皇家书院学子的争斗场,为此永明帝少不得要多做布置。
而紧接着,今年冬天,便是皇家书院的入学考试。
这又是一件要调动许多人力物力的吃力的事情,因为皇家书院的考试科目繁多,而开春入学的计划又令时间紧迫。
如今大雍朝的科举制度尚且不似几百年后的朝代那般,它如今主要有三级考试--乡试(州、县考试)、省试(尚书省礼部考试)、吏部复试(笔试加面试后安排职位)。
考生有两种,一是「生徒」,即是目前中央与地方官学,以及被大雍朝认可的有名再录的几座书院上学的在校生,只要他们在校考试合格,便可以直接跳过乡试,参加省试。
二是「乡贡」,这种就是自学,或者普通书院和私塾出来的社会知识青年,他们应该向所在州、县官府报考,先考乡试。
从中亦可看出些许门道,比如官学不是谁都能上的,而这些能上官学的,本就是氏族子弟,他们还能比普通人跳过一道考试……公平似乎永远只是相对而言。
谢灵云名下书院有数十座,能与各地官学较量而不输,得到朝廷认可的,学生能成为「生徒」的,仅仅只有八座。
数量虽少,但至少也开通了一定的渠道,让更多普通人能通过他名下的书院,与氏族子弟一般,跳过乡试,站在同一起跑在线直接参加省试了。
皇家书院的创办目的更加精专一些,湛兮最初倾向于它是选拔「偏科」的特殊人才的,还是那句话,会写诗会考试不一定会办事。
而后面大雍朝的倾覆,虽然根本原因是上升通道完全封闭,但湛兮想着把更多能撼动天地的天选落网之鱼给网罗住,他们从敌方站在了己方,想必会又更好的措施继续加强阶级的流动……
总不能什么都叫湛兮去干吧?湛兮如今每每回想起自己进入这个世界,是来当咸鱼团宠来的,就忍不住怨念。
咸鱼到老,老使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