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2)

……

颜彻回府时已是掌灯时分。

赵福忠向他禀告,说姜大人夫妇已经平安接了回来,在府中安顿下。

“姜大人说想见一见大公子,现就在书房候着。”

颜彻微微颔首,随口问道:“令颐今日很高兴吧?”

“是啊,下午带姜大人和虞夫人去同文馆,又在京城逛了一圈,这会儿正和虞夫人在房里说体己话呢。”

颜彻眼中掠过一丝柔和:“她盼了这么久,自然欢喜。”

说罢,他径直往书房而去。

屋内,姜朔正立在窗前。

景州多年的艰苦生涯没有蹉跎他的心性,他的背影依旧挺拔如松,不失气度。

“老师。”

颜彻轻声唤道,嗓音低沉温和。

姜朔闻声回头,目光落在颜彻身上,细细打量片刻,眼中浮现起欣慰之色。

“浔之,我们一别已有十年了吧。”

眼前郎君早已褪去少年的青涩,比上次见到的更加沉稳,练达通透,身上多了些渊渟岳峙之气。

整个人带着坐拥天下的威仪,处变不惊的沉稳,又不失文人雅士的温润。

真是国器啊,他在心里感叹道。

颜彻上前几步,郑重行了一礼。

“学生一直未能再回景州拜见,心中甚愧。”

姜朔伸手扶住他。

“你入内阁辅佐天子,我身为你的老师,心里自是无比骄傲,又怎会怪你?”

他语气感慨:“当年是庆隆九年吧,我在江边初见你时你尚是个少年郎君,如今已是国之栋梁了。”

颜彻微微一笑:“老师当年赠我犀带,称我为小友,这份知遇之恩,学生从未敢忘。”

两人从庆隆九年一直聊到建兴四年的兵变。

“当初阉党当道,我姜家平遭劫难,同僚皆避之不及,到头来,只有你一人还前去诏狱探望。”

颜彻道:“学生已着手清理阉党犯下的冤案,不日老师便可恢复清名,不再是罪臣之身。”

“至于调回京城之事,待景州灾情平定,学生会尽快安排。”

姜朔叹息一声:“浔之,你为我们姜家做的够多了。”

“为师现在唯有一事相托。”

“老师请讲。”

姜朔声音微哑:“小女的婚事,我们做父母的,自然想亲眼看着女儿出嫁。”

“只是……景州事务繁杂,只怕难以如愿。”

话未说完,他已哽咽到说不下去。

“虽说她如今恢复了姜家女的身份,但为师希望你还能以兄长的身份替她操办。”

颜彻道:“老师放心,这些年来,令颐早就是我的亲妹妹了,学生定会安排妥当,让你们亲眼见证令令出嫁。”

“至于婚期可以延后,总要等你们回京才好。”

姜朔眼眶湿润,点了点头。

*

趁着姜朔和虞氏在京城的这段日子,令颐认祖归宗,姜家和侯府的婚事也很快定了下来。

两家人正式换了八字,纳了定亲吉礼,只等着拜堂成亲。

只是在择定吉日时,颜彻却特意将婚期定在了来年开春。

淮容侯闻言皱眉:“何必拖到明年?下个月就有好日子。”

颜彻慢条斯理道:“令颐父母尚在景州任职,等他们回京才好操办婚事。”

“而且,令颐年纪尚小,多留些时日备嫁也是好的。”

淮容侯仍有些微词,但毕竟要考虑到令颐的父母,最终还是沉着脸答应了。

赵福忠在一旁听着,全程默不作声。

他是了解大公子的,若他真想促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