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还年轻,才二十岁,能迎来太子的太子继位也不无可能,到时候龙椅上的人是什么性子,谁也不知道。”

“许烟杪。”

“你得学会保护好自己。”

作者有话说:

宋明时期(9601644年),除了数以百计使用药物治疗的记载外,还记载了许多用鼠肉、白水牛虱、白鸽肉、蜈蚣入鸡卵中蒸食,白鸽卵浸粪尿半月煮食,人中白预防天花等,并指出屡试屡效,终身不出痘等等。此外,还有以白鸽毛煮汤浴儿、兔头煎汤浴、令小儿滚猪窝等方法以求减轻天花发病之症状,即稀痘法。例如白水牛虱预防天花,李时珍撰《本草纲目》时引用15世纪谈野翁预解痘毒方:“用白水牛虱一岁一枚,和米粉作饼,与儿空腹食之,取下恶粪,终身可免痘疮之患。”有学者认为白水牛虱实际上可能是牛痘痂。又方:用白水牛虱49枚者。这些方法的学术价值是难以确切论证的,但如果以曾感染天花的白水牛虱内服,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这是不难理解的。

《中外医学交流简史》

解疮痘毒用白鸽卵一对,入竹筒封置厕中,半月取出,以卵白和辰砂三钱,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三豆饮下,令小儿服之。毒从大小便出,永不出痘,即出亦稀。

《食鉴本草》

在寻求预防天花的漫长岁月里,有这样一个富有说服力的故事。宋真宗(9981022年)时,宰相王旦的几个孩子均因天花夭折,后老年得子,名素,王旦很担心幼儿再遭天花之害,四处招医寻求防治之法,有人推荐四川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免除天花,百不失一。王旦月后果然将这位医师请到京城,医师检查了王素的身体后,即于次日为他种了痘,第7日小孩发烧,12天后种痘处即结痂。王素活到67岁也从未感染天花。这个生动的事例,虽然是数百年后一位曾为皇室子孙等种痘获得成功的种痘专家朱纯嘏追记的,清御纂并颁行之《医宗金鉴》(1742年)也宗此观点,但参考孙思邈接种脓血以防疣目、疖肿的方法,比孙氏晚300多年的峨眉山神医用接种人痘脓汁以预防天花也就不是不可信的了。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在12世纪初已发明应用人痘接种法以预防天花的意见,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

《中外医学交流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