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2)

崔林院松了口气:还好,姑娘是懂事的?。

“没什么?,你在这里待着,把你的?衣服裤子和鞋子拿出?来摆好,待会爸爸带你去买东西,在宿舍等我回来。我现在去看?看?你哥哥,不?知道他有没有找到睡的?地方。”

第43章 新小说灵感

带着孩子们把所有东西买好, 交好孩子的伙食费、学杂费,崔林院离开了学校。

崔美青的一年级生活正式开始了。

第一个星期是忙碌的。

两个?学前班重?新分班,分成了一年级(一)班、(二)班。崔美青被分到了一班。悲催的是, 茶厂四个?一年级的小学生, 只有崔美青被分到了一班。

崔美青有点难过,但不?多, 这个?结果她早有预料,上辈子她也是一个?人被分到了一班。

一班、二班的学生构成明显不?同。一班出现了几个?白白嫩嫩的新面孔,有男有女。

他们?穿的衣服比普通孩子更干净整洁, 头发梳得顺顺的,每天早上被家长送到学校, 手里都会拿着一盒蒙牛纯牛奶、面包或者包子。

而且,这些小孩平时?都说普通话, 就?算偶尔带点方言,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味,反而带着原市本地人独有娇气,声音带点嗲。

他们?上过幼儿园,字写得好看, 知识基础比一般的学生好。

这些人被统称为:教师子女。

在新班级捞到副班长当的崔美青有些唏嘘, 她中学从镇中毕业后,再也没听说过这几个?同学的消息,可以想象, 这些起点比他们?高的同学最后的生活肯定?差不?了。

除了教师子女,班里还?有一些城镇子女。

后世喜欢用?“小镇做题家”来形容依靠学习从底层慢慢往上爬的群体,但在云南, 能生活在小镇,那就?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了。

尤其, 这些孩子是青云镇附近村寨的孩子。

他们?可以每天回家,早上在镇上吃碗热腾腾的米线或几个?包子,家里现在差不?多都有点小钱,过几年还?会突然暴富。

贫困的山区留守儿童、四处漂泊的农民工子女才是云南教育的地狱开局。

班里的第三?部?分群体崔美青和李艳红是代表,属于农民工子女和偏远山村的孩子,不?过她们?两都有重?视学习的父母,所以崔美青当了副班长,李艳红当了班长。

班里其他和她们?一样?身份的孩子都这样?,家境虽然一般,但家里的大人重?视学习,他们?自己?脑子也好用?。

不?过,现在脑子好用?没什么用?,父母虽然重?视他们?的学习,但他们?给孩子提供不?了什么建议,也辅导不?了孩子功课。

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孩子们?一路上都得靠自己?,父母能提供的只有不?是很富裕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

崔美青拍自己?的脑袋:怎么可以有这么消极的想法!

爸爸妈妈是最棒的!

二班的学生就?差一截了,调皮捣蛋的孩子数量比一班多了一倍,成绩优异的孩子不?多。

短短一年,学校就?把九十多个?五六岁的学生分级了,真是恐怖如斯。

但对?崔美青来说,这些都只是闲暇时?发呆思索的问题,在正常的生活轨道里,最让她难受的还?是新学期、新宿舍和新食堂。

进入一年级,她们?要正式学习新知识了。上课要把手放在桌子上,起立、坐下、上课即静,迟到喊报告……学校厚重?的像《汉谟拉比法典》的课堂规矩压向所有的学生。

崔美青倒是不?难受,这些规矩她从小学遵守到高中,装装样?子还?是做得到的。

可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