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这之间有联系吗?”

在此之前,李疏梅对竹林七贤的故事仅仅停留在曾经的教科书上,不过这次查案,她大量阅读了竹林七贤有关的资料,她认为要?真正了解这件案子,一定不能脱开竹林社本身,而竹林社和历史?上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的某种渊源,或许能为案件带来侦破方向。

郑奕的目光产生微微的波动,目视着李疏梅,“李警官说得没错,我喜欢嵇康。竹林七贤象征着人文自?由,相信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如果你了解他们,你一定也?会?喜欢。”

她认同郑奕的观点,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七个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在竹林之下饮酒欢歌,率性洒脱,不与主流社会?为伍,向往自?由。

这种洒脱不羁的风格确实迎合现在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

以嵇康为例,他因拒官而得罪大将军司马昭,后又被人陷害,被司马昭处死。

行刑当日,三千学生为他求情,他十分洒脱,在死前抚了一曲广陵散,这也?成为了“广陵绝响”。

李疏梅之所以侧重了解嵇康,就?是想探知郑奕的内心想法?,她认为郑奕对嵇康的喜爱,可能也?来源于嵇康“广陵绝响”的理想主义?悲情色彩。

不过李疏梅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盘旋,她继续问:“他们呢,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加入竹林社?”

“在创建竹林社的一年时间里吧,其他五个人都?陆陆续续加入了。”

“可以说得具体点吗?”实际上竹林社七人的加入过程大家也?都?调查了,但李疏梅还是想让郑奕提供更多?的信息。

“我想想。”郑奕思虑了片刻说,“陶秋心原本就?在社团,我是她后面加入的。没记错的话,何炜川是第三个加入的,他喜欢各种棋类;展玉刚是第四?个加入的,他是体育生,他会?一些书法?;沈觉是第五个加入的,她作文写的不错,特长也?挺多?;孟申韬是第六个加入的,他各方面特长都?比较平均;杜佳佳是最后一个加入的,她也?是去年的大一新生,多?才多?艺,她的加入也?是社团的一次更新换代吧。”

“我有些好奇,竹林社是怎么保持一直七个人的?”

郑奕再次瞥了她一眼,“既然叫竹林社,那七个人就?是最合适的,这就?好比,四?大天王,肯定不会?有第五个人对吧。”

郑奕表现出一种淡淡玩味的幽默,李疏梅并不觉得这种类比有什么意义?。

同样在座的,曲青川等?人眉头都?不自?觉微蹙了下。

曲青川感觉出,刚刚还有些紧张的郑奕已经渐渐在放松,他似乎在慢慢掌握自?己?的节奏。

郑奕继续道:“当然,始终保持七个人,这也?是社团保持活力最好的办法?,有些‘老?人’因为学习、实习等?原因,主动离开了社团,也?有的人,是我劝离的?”

“主动劝离?”李疏梅抓住重点问,“能具体说下吗?”

“对社团工作不上心,我就?会?劝他走,末位淘汰,这也?是保证社团最有活力的方法?。”

这是一种隐形竞争,李疏梅能体会?到郑奕的用?意,但是对于一个还处于象牙塔求学的学生,他的想法?非常现实化、社会?化,似乎不像这个年龄的人。

她问:“你认为他们会?接受这种末位淘汰式的竞争吗?”

“这只是一种制度,我们和外校打比赛,获得的荣誉是平分的,奖金也?是平分的,我相信在他们毕业时找工作的履历上一定会?增光添彩!”

郑奕的语气带着几分铿锵,李疏梅也?渐渐了解到他内心世界的雏形,他向往嵇康式的自?由,但却采用?残酷末位淘汰制,这本身是矛盾的,因此她开始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