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科举,下下次科举,都不会有考生能写出超越它的诗句了。
一众考试官拿起朱笔,郑重其事地在这张卷子上各写了一个“通”字,随后再署上自己姓名。
他们实在可惜:“科举明日还有一场,考试结束后,我们还得继续待在后堂中批改卷子,不能立刻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也不能立刻把它传播出去,看世人震惊……实属憾事。”
他们确实是科举考官。但他们也是人,也有人的劣根性。比如现在,房州知州就很想快点把这首诗传扬九州,它绝对会令天下人震惊的。
……
“快快快!应劭之!你快写信问你那好友,在解试中写了什么诗,什么赋!”
通州学子齐齐围住应劭之,撺掇他写信去问。
科举确实没有结束,榜单也还未排出,但是考生是可以把自己的卷子内容默背出来的。
他们真的很好奇,以陆安的诗才,碰上应试诗真的还能继续写出惊世作品吗。
不过,就算不是惊世之作,也肯定是佳作就是了。
应劭之满脸的不情愿:“等科举结束你们不就知道了吗?写信一来一回的,也差不多张榜了,何必急这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