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廷将此间交予魏兰山料理兀自去了。他领皇命办差,返京理应第一时间入宫述职,因思念善荣心切,以车马劳顿,衣冠污乱不敢面圣为由,先赶回侯府整理。刚换上一身大红罗地织金妆花飞鱼袍,门吏匆匆来报,“司礼都太监冯老爷前来降旨。”袁宗廷传令下去,大门,仪门,大厅,二仪门,内正大厅,一路正门大开,将老内相请入。他正了正衣冠,亦出去接见。

司礼监掌印太监冯敬坐八人大轿,鸣锣张伞而来,前后左右有许多长随、内使跟从,轿子一路抬至建昌侯府正厅檐前落下。袁宗廷阔步迎出。冯敬不曾负诏捧敕,走至厅上,南面而立,传圣上口谕,宣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袁宗廷入宫谒见。袁宗廷领了旨,倒不忙急,将冯敬让至堂上坐了献茶,因笑问道,“大伴怎的自个儿来了?”倒不是掌印太监不能传旨,冯敬目今已有五十上下年纪,近年出宫奔走宣诏之事多由司礼监随堂太监代劳。

冯敬只吃了一口茶便将盅盏放下,先往上拱了拱手,“侯爷离开一月有余,皇爷日日惦念,茶饭消减,日前还欲遣人往太原府捎带几件侯爷穿过的纱衫儿、直缀,以便想得厉害时穿上。我等好说歹说,总算劝住了。这不,禁卫刚禀了侯爷回京,皇爷立派了我来,也是怕旁的人来传,言语不慷慨明白之故。”袁宗廷默了默,慢慢的又笑,“可见皇爷最是知人、能用人的,大伴几句话已说的我不忍了。”不再耽搁,站起来道,“大伴稍容片刻,我穿戴齐整与你一道入朝。”

半刻工夫复出,已戴了乌纱帽,腰间挂带皮青玉束带,足蹬皂皮靴,丰神英伟,气宇轩昂。冯敬先是赞,继而微叹,指了他身上大红织金飞鱼补纱的圆领袍,“袁侯爷小心过余。皇爷对侯爷疼爱珍重,从没有起这样疑心·。既赐了侯爷服蟒,偏你多有忌讳,除画师画像当日,未尝厮服觐见,皇爷心里脸上怎么过的去?”冯敬自小侍奉诰承帝,深谙帝心。袁宗廷八岁到当时还是太子的诰承帝身边,十四岁袭了他堂兄袁宗显的军户,成为校尉,贴身侍卫东宫,多年来与诰承帝日夜相伴,诰承帝更手握手教袁宗廷读书识字,亲自传授兵法、政略,二人名为君臣,其情状有如师徒、父子。

诰承帝先后赐袁宗廷斗牛服,飞鱼服。诰承六年,广西柳、浔、庆远等多处蛮寇叛乱,五月十六日,上命广东、湖广、贵州三都司调军八万,期九月初一日至广西,命袁宗廷为监军,杨濬为总兵官都督,分道并进平寇。袁宗廷每持斩马刀临阵,刀长七尺,重逾四十斤,砍出一刀,辄数人、十数人死,人马俱碎,所向披靡,无敢前,屡取胜。大捷回朝,龙颜大悦,曰,“卿忠勇无双,朕之骠骑侯、擎天柱也。”乃拜袁宗廷大红蟒衣之赐,次年,升正一品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诰承帝御赐袁宗廷穿通体纹蟒并前胸后背加正面坐蟒纹。明朝赐服,官员朝日、夕月、耕耤、视牲所穿。诰承帝格外加恩,准其用于吉服、官服、便服之上,日常穿着。

袁宗廷笑道,“只不在宫中穿罢了。圣恩浩荡,我万不敢有这样心。”略顿住,方又开言道,“皇太子殿下威势日盛,又好结交宾客,耳目灵敏,听取各方消息。坐蟒尤贵,荣宠过盛,臣子日常在宫中行走,辄服以蟒,落有心之人眼内,恐生出嫌隙来。”东宫太子居长非嫡,皇五子朱载圭系中宫继后所出,今上特深宠异,远胜其余诸子,出生数月便封为晋王,其他皇子皆循洪武旧制,年满十岁封王。

朝中大臣担心生出国本之争,晋王殿下今年尚未满十岁,已有人上本奏请其之国就藩。袁宗廷为袁后胞兄,晋王嫡亲娘舅,确系疑讳者甚。事涉东宫,冯敬不好再多言,点头道,“长哥仁慈宽厚,怜爱兄弟,慈恤臣下,皇爷曾曰‘子类父矣,堪为国储’。”袁宗廷垂眸微微一笑,道,“天家父子相得,天下臣民之幸也。”

诰承帝朱厚炤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