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1 / 2)

临清筠牵着她的手在延乐宫中站了很久。他什么话都没说,但江殊澜却觉得父皇与母后和她一样,能读懂他的心思。

*

与新帝即将登基的消息一同公布的,便是几日后的立后大典会与登基大典一同举行的事。民间的种种猜测也终于有了定论。

几乎是这两个消息传开的同时,京都城中的很多店铺都开始做同一件事给全城的人送自己店里的东西。

这些店要么是临清筠之前的私产,要么临清筠和江殊澜曾直接或间接帮助过这些店的老板。

其中最先停下生意不收银钱的便是清澜阁。

一直到帝后大婚那日,任何人都可以每天去清澜阁取一份喜饼,其中包含江殊澜爱吃的糕点和各式喜糖。

大启不避公主姓名,只避皇帝的尊号,但清澜阁不仅明晃晃地把帝后的名字都囊括其中,如今还如此大手笔,京都百姓也都隐约能猜出这家糕点店背后的老板身份应十分不一般。

而京都好几家布匹店、客栈、茶楼、书局等也都相应送出了很多有好意头的东西。那些受过恩的寒门书生也写了不少诗句以恭祝帝后琴瑟和鸣。

纪怀光还未走完长街,双手便已满满当当的,全是那些店主动送给过路人的东西,且都用红纸细致地包着。老板都喜笑颜开地在门口,唯恐有送漏了的。

“陛下果然把大婚一事看得很重。”他对身旁的父亲说。

消息放出来后这些店便同时开始动作,无论这笔钱是谁花的,都肯定有人提前计划过。

所以此时讨论立后一事的人反而要比讨论登基大典的人多。

就好像在陛下看来,比起登基一事,他更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即将与深爱的那个人成婚。

纪相瞥了他一眼,“那你何时成婚?”

纪怀光被问得一噎,连忙岔开话头:“帝后大婚的献礼您选好了吗?”

纪相收回目光,沉吟道:“纪府的礼不用你操心。”

言外之意是他只需要准备好他自己那份便好。

纪怀光与陛下之间的身份不一样了,但以往的交情还在,还是得单独再备一份礼才适合。

纪怀光也有些发愁。

他与陛下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送的礼自然也不能如往常一样随意。但纪怀光常年在军营里舞刀弄枪,最熟悉的便是兵器,要送一份处处都恰当妥帖的礼实在是有些难为他。

见他愁眉不展,纪相出声提醒道:“投其所好。”

闻言,纪怀光忽然想到了什么,把手上那些东西一股脑全都塞给父亲后便开始在长街上找他想去的那家店。

看着纪怀光这副冲动莽撞的模样,一向沉稳的纪相也忍不住在他身后又急又气。

不知他这个儿子何时才能让纪府也办办喜事。

纪相回到府里后才知道,他的夫人被请进了宫里陪皇后娘娘备婚。

与纪相的夫人一起进宫的还有林老夫人。

宫里宫外均洋溢着欢喜,但江殊澜却越来越紧张。她不得不承认,前世自己虽已经与临清筠做过一回夫妻,实际上却没什么备婚的经验。

帝后大婚涉及的礼节远比前世他们成婚那次要多,江殊澜与临清筠的双亲都已不在身旁,她便请了林老夫人和纪相的夫人来帮自己。

临清筠为了给她一场圆满完整的大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事全都不少。

稍有不同的是,因为都住在宫里,男女两家之间的往来便成了临清筠处理政务的兴庆殿与江殊澜长大的延乐宫之间。媒人是纪相的夫人,需要双方父母商定的事情都由临清筠和江殊澜他们亲自来。

最让江殊澜意外的是,临清筠竟把他早已备好的聘礼也送进了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