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年号让人目不暇接,常常对时?间感到混乱,难以将这一时?段的历史了解通透……又感小民多不识字,偏僻之地对年号更迭鲜能及时?知晓,致使许多小民都?不知自己究竟哪年哪月所生,更不知自己年岁几何……因以上?种种,朕了解西历之算法?后,颇感便捷,易于小民记忆……朕以为,我?中华之威,当从始皇一统天下始,令礼部与翰林院、钦天监等通力合作,以秦始皇一统六国?为华夏历元年,乃至一年二年、百年千年,推至今朝……明岁起,废除年号,今后之帝王,不再私设年号,统一使用华夏历,对外?与诸国?有所交往时?,亦用华夏历……诏告天下!”
这并不是一道需要保密的圣旨,故而张若霭回家后,便和父亲张廷玉提起这事,叹道:“皇上?说这样易于记忆和记录,我?想了想,却?感觉很不习惯。”
张廷玉老而弥坚,一针见血:“那是因为你潜意识里抵触,所以才感觉不习惯。”
张若霭急忙否认:“皇上?主?张之事,儿子怎会抵触,是真的不习惯。”
张廷玉冷笑:“你只是不敢表现出抵触,却?不是真心认为这是个好改变,真心认为这是有利于天下之事。”
张若霭脸庞涨红:“父亲认为改成华夏历有利于天下吗?”
张廷玉看向虚空,像是看到了遥远的未来:“从古至今,没有千年不易之国?,从今往后,却?有万年不易之历法?。皇上?的名字,会和华夏历一起永垂不朽。”
张若霭惊讶,没想到父亲的评价会这么高:“这个新历法?真这么重要?”
张廷玉哼了一声,嫌弃的看了他一眼:“老夫早就说过,皇上?腹有乾坤,让你只管听话,你是一点儿没听进?去。”
张若霭脸上?才消散一点的红晕又加深了,无力的辩解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儿子只是想多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张廷玉对儿子的辩解嗤之以鼻,懒得再教训他,只道:“若新历法?定下,皇上?定会重修各朝各代之史书?,你注意点,到时?候向皇上?讨个恩典去修书?。”说完自言自语道,“本来还想让你过两?年外?放去地方做几年父母官,如?今看你这脑子,还是算了,没得给我?自己找麻烦。”
被骂了,张若霭也不敢反驳,不过说实话,他入了翰林院后,也感觉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应官场那一套,去修书?也好,既清贵又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能看出新历法?之影响和重要性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对于这件事并没有太过明确的概念,在他们看来,这和改元也没什么区别,左不过就是皇上?不喜欢钦天监呈上?去的年号,自己起了华夏的年号,至于什么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始算元年……额,秦始皇距今多少年了?快两?千年了吧?可能皇上?就是喜欢年号后面跟的数字大些,让以后的帝王都?用他的年号,以此寓意他会统治大清江山千年?
算了,管他寓意什么,不过就是个新花样的年号罢了,他们又不是记不住。
当然,这天下就没有会被百分之百同意的事,无论什么事情都?会有那么一些反对之人,新历法?亦然,一些老学究就上?书?劝谏,年号乃是祖宗之法?,岂可轻易更改?西历乃蛮夷之物,粗陋不堪,不配登大雅之堂。
这些反对之人弘书?没听也没管,只琢磨着这些人如?此坚持祖宗之法?,日后得把他们放到更适合的位置上?去,比如?去研究训诂、考古什么的,既能发挥余热,也不至于在当前?的岗位上?成为阻碍时?代前?进?的绊脚石。
有些人活着让人觉得他是绊脚石,有些人死了却?让人觉得可惜。
九月,先?是礼部尚书?杨名时?去世?,接着便是大学士朱轼病重,这是胤禛重用的老臣,弘书?便代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