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上竹门,谢清徵问莫绛雪:“师尊,我次要出去多久啊?”
莫绛雪道:“随缘。”
仙门修士外出历练,要么一众师姊妹、师兄弟,浩浩荡荡,外出除祟;要么孤身一人或二三人结伴,云游四方,不问去处,不知归期。
师徒二人临行前,裴疏雪托闵鹤送了一个药葫芦,里面装着各种疗伤补气的丹药。
裴副掌门的一片心意。
谢清徵谢师姐和副掌门,将葫芦别在腰间,蓦然裴疏雪曾:少年时,、谢浮筠、萧忘情,三人也常结伴外出游历。
裴副掌门虚弱苍白的面容,有眉眼间那一缕挥之不去的怅然,谢清徵摸了摸腰间葫芦,叹了一声气,心中生出无限感慨与惋惜。
莫绛雪道:“走吧。”
谢清徵嗯了一声,回头看了一眼缥缈峰的狐狸和竹屋,然后御剑飞向上空。
自高空俯瞰,只见底下江水泱泱,云雾缭绕;接着群山伏,绵延不绝;再远一些,广袤的平原,路上行人小得看不清,只能依稀瞧见些散布的村庄和城镇。
上回去清嘉镇,看的乱世穷途,百姓艰难;次去晋阳,不知又会看见?
去晋阳之前,师徒二人先去了一趟长生县,温家村隶属长生县管辖,县衙里,有温家村的户籍人口资料。
天下大乱,长生县亦人去楼空,残破的县衙空空荡荡,结满蛛丝,布满灰尘。
好在县志和各地的户籍资料都堆在库房里,两人翻找了许久,终于找有关于温家村的户籍册子。
本朝开国之初,朝廷为缕清人口户籍,方便征税,曾颁布了一条“貌阅”的法令,户籍人口册上,不仅记录了每村每户人家的人丁和土地的情况,详细记录了人丁的相貌、年龄。(注)
册子上最后的记载停留在十五年前,那时,温家村有三十六户人家,一百二十七口人。
温家村的瘟疫发生在十一年前,彼此只相隔三四年,人丁数量大差不差。
找户籍册后,接下几天,师徒二人白日里一面除祟,一面根据人丁册上的资料,寻访温家村的人;夜晚,便露宿在荒郊野岭。
莫绛雪孤身一人在外游历时,也常露宿于荒郊野外,或在一棵树下,或在某个山洞中,打坐一夜天亮。
如今有谢清徵常伴在身侧,谢清徵会去寻些枯草,垫在身下,让坐得舒适些;若寻无人的山洞,谢清徵也会先去打扫干净,铺好软草垫,再请进去;
谢清徵辟谷,却也会去采摘山林中各种野果,若清甜爽口,分与吃;若酸涩难吃,便皱着眉头吃下。
看着徒儿皱眉龇牙咧嘴被酸倒的模样,与昔日孤身一人独处荒野相比,倒也添上了几分乐趣。
每晚,都会抚琴一曲,也会传授谢清徵功夫,然后才回洞内静坐。
谢清徵独自一人在洞外练习,练完后,也不进山洞打扰师尊的清静,只默默坐在洞口,为师尊守夜。
四下里,夜色朦胧,夜风拂,用剑削去了一只蚊子,心,难怪道士都喜欢自称“贫道”,仙风道骨,但贫穷得只能露宿荒野……
*
自东海向北行,两人一路走访,晋阳。
晋阳城地处中原腹地,早已义军的地盘,敛了战时的纷乱,百姓得以喘口气,暂时恢复昔日的繁华。
一入城,便望见熙熙攘攘的人群。
谢清徵头一回见识人烟稠密的市集,满人间烟火气息,一双眼睛骨溜溜转,东张西望,眼花缭乱。
处都没听、没吃、没见的东西,缠着莫绛雪问东问西。
往往谢清徵问个七八句,莫绛雪简短地答上一两句。
戴着白纱帷帽,完完全全遮挡住面容,不紧不慢地走在谢清徵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