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好好活下去。

谢知筠问她们两人:“你们可好些了?”

有她这个主心骨,两个人心里的害怕减少,不由开始依赖她,努力去听从她的吩咐。

谢知筠见她们都看着自己,便问:“郑娘子,你自己想想,这马车可还有暗门,外门被锁住了,车窗太狭窄,我们出不去。”

郑娘子一愣。

卫氏的马车安全为先,故而马车四壁厚实防撞,甚至还不易燃,不会随意就走水。

在其他情况之下,马车是天然的庇护,但此刻却成了困住她们的牢笼。

可以谢知筠对卫氏父子的了解,他们绝对不会一条路走到黑,总会留一条后路。

郑娘子被她问的一惊,旋即就道:“我不负责车马事,但我隐约听管车马事的顾管事说过,马车确实有暗门。”

说到这里,郑娘子脸上的欣喜几乎要发光。

她声音雀跃,口中念叨着:“是的,是的,确实有暗门,一定会有暗门的。”

谢知筠紧绷的心神也微微一松。

她问:“那你可知暗门在何处?”

郑娘子愣住了。

她确实听过马车有暗门,但至于暗门在何处,是不会轻易告诉她们的,她自然不知暗门在哪里。

仿佛在沙漠中饥渴行走数日的旅人,远远看到前方有绿洲,可当她赶到绿洲时,眼前一切不过是海市蜃楼。

这一刻,懊恼和痛苦比刚才还要强烈。

谢知筠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脸上的笑容仿佛在黑暗里闪出光亮。

“慌什么,”谢知筠声音清亮,“只要知道有暗门,就一定有机关,只要我们一起寻找到开关,就能离开这马车。”

谢知筠可以称得上是气定神闲。

“从小到大,还没有能难住我的谜题,”谢知筠乌黑的眼眸看着眼前两人,“放心吧,我们很快就能从马车里出去了。”

??第五十二章 卫戟

城外的一场突袭并未影响邺州城内的百姓。

晌午时分,金灿灿的阳光撒入南阳街,大街小巷的百姓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街市上,正开始新一日生活的百姓满面笑容,小饭馆里的厨娘挥舞着锅铲,在大锅里烹炒着春日最常吃的青菜米粉,灶台前有个妇人正在同厨娘说话,把自家带的鸡蛋递给她,让她加入炒粉里。

她左手牵着的孩童留着口水,眼巴巴看着炊烟袅袅的大锅。

在他们身后,挑着柴火的年轻男人同她们擦肩而过。

他身上的柴火怎么也有几十来斤,压得扁担都弯了,却仿佛压不弯他的脊梁。

“新柴,两文一斤,现买现送。”

他的吆喝声在大街小巷里回荡,好似带着翅膀,一高一低飞入另一侧的市坊里。

穿着打满补丁衣衫的书生踏入街角一家整齐干净的书铺,书铺上品读斋三个大字端正飘逸,隐含着书香气韵。

门口的小书童并不嫌弃书生的穷苦,他扬着小圆脸,笑着迎上来:“宋先生,今日要读什么书?”

宋先生有些窘迫,却并不瑟缩,他小声问:“敢问二爷可在?”

小书童笑容灿烂:“在的,二爷正等着先生呢?”

说着话,一个身穿青绿直裰的少年郎君从后堂快步而出,见了宋先生,他立即笑了起来。

“宋学兄。”

宋书生也同他见礼:“谢学弟。”

他们口中的二爷,赫然就是谢知行。

家中这一间不大不小的品读斋,不仅售卖书籍,也供书生读书抄书,只要花上五文钱,就可以一整日待在这里誊抄,纸笔自带,墨水管够。

品读斋是肃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