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一季两身衣裳,倒也不至于让下人打补丁度日。

谢知筠想了想,道:“至于夫人们的衣裳,往年是锦绣缘上门量身选样?今年便也如此吧。”

简单说完了家事,郑娘子便起身道:“小厨房和水房等俗务暂时按往日旧例来办,便不拿来烦扰少夫人了,夫人可还有事吩咐?”

谢知筠便道:“我下午要去一趟永丰仓,让人准备马车便是。”

郑娘子躬身行礼:“是,奴婢知晓了。”

去永丰仓是为肃国公府办事,办的是正事,故而不能她领着丫鬟仆从去,国公府的管家和管事娘子们也要有人随从。

谢知筠吩咐完,让朝雨送她出门,这才伸了个懒腰。

“如此看来,邺州的物价同琅嬛的相差不大,”谢知筠同贾嬷嬷道,“家中的新衣耗费大约也是这个价格。”

贾嬷嬷便笑眯眯道:“小姐记性真好,去年的事记得丝毫不差。”

“这也多亏了国公爷神勇,左近八州好歹能过两年安生日子,也正因此,物价才能稳定。”

谢知筠清晰记得,少时战火连连,家中收买米粮等物,日日价格都不同。

而且并非高低起伏,是一日比一日贵,贵到最后就连谢氏买起来也颇吃力,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

后来谢氏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庄,分给各旁支打理,全家上下一起吃用,也能给许多贫困农户一个生机。

大抵因为运气好,后来几年战乱,战火一直没有波及至琅嬛,故而谢氏的田庄越做越大,三年前卫苍被封为肃国公,定府邺州时,谢氏便在邺州开了一家粮铺,专门售卖谢氏自己田中所产的稻田米。

掌管邺州谢氏粮铺的就是谢知筠的八堂叔,也是同他父亲关系最近的一位堂叔。

这位八堂叔一心经营庶务,不太管家中事,故而他原配夫人早逝之后,续娶的夫人待长子刻薄,以至长子同他离心,出家去了谢氏家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