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早年家中无人议论母亲的事,我以为是父亲感怀,伤心悲痛,家中人不敢让他伤怀过重,这才不说,后来略长一些,阿行听到家中有人议论,我这才有些怀疑。”
“可那几个嘴碎的仆妇被人发现议论家主,一早发买了出去,家中的仆从又换了一批,从此就没人知道早年事了。”
谢知筠叹了口气:“这事让阿行如鲠在喉,如今行事越发乖张,对父亲越发怨恨,而我少时亲眼所见父母恩爱,故而并不信那些鬼话。”
她缓缓抬起眼眸,似是哀伤,似是恳求地看着贾嬷嬷。
“嬷嬷,你一直陪在我身边,又是母亲身边的旧人,你一定知道些事。”
“事到如今,我也已经出嫁,嬷嬷告诉我可好?”
贾嬷嬷沉默了。
她握住谢知筠的手,才发现她细软的手很是冰冷,一点热乎气都无。
贾嬷嬷怜爱地看向谢知筠,看着她从襁褓教养长大的麒麟儿,终是叹了口气。
“我以为小姐不想知晓了,”贾嬷嬷捏了捏她的手,把她冰冷的手放进怀中,“那日在祠堂,小姐还曾宽慰少爷,我以为小姐豁达乐观,并不想整日沉湎旧事。”
“是我想差了,”贾嬷嬷叹气道,“如今小姐问了,我便把知道的说给小姐听听。”
贾嬷嬷带着怀念的口吻道:“夫人的身体一直不太好,那几年战乱不断,医药有缺,谢氏百年氏族,这点底气还是有的,一直到少爷出生,夫人的身体也还算尚可。”
“事故就出在元狩六年,那年除夕时节,有一伙山匪在琅嬛和太兴等地流窜,但一直没有闯入琅嬛,故而那一年上元灯会还很热闹。”
“那时候夫人身体也还算好,便想着春节热闹,带着您跟少爷去逛灯会,却不料……”
谢知筠心中一颤,哑着嗓子问:“不料什么?”
贾嬷嬷叹息一声,颇有种时也命也的感叹。
“不料偏就有那么一拨山匪闯入了琅嬛,借着上元灯会的热闹大肆抢掠,那日人很多,灯会乱得不成样子,夫人便不小心受了伤。”
谢知筠心中一阵阵的痛了起来。
此刻她才明白,她那一场病并非是因为受寒,母亲的重病也不是因为旧疾复发,源头就是这一场上元灯会,是那些丧尽天良的山匪。
谢知筠声音越发干涩:“母亲是为了保护我和阿行?”
贾嬷嬷顿了顿,她知晓小姐聪慧,故而没有隐瞒。
“是,”贾嬷嬷道,“当时夫人带着少爷和小姐同仆从走散了,只得孤身一人保护两个幼童。”
贾嬷嬷捏了捏谢知筠的手:“小姐,夫人是大英雄,她并不柔弱。”
第二十五章 上架通知
谢知筠完全不记得那年的上元灯节。
她不记得曾经遇到过危险,不记得跟随母亲仓皇逃跑,也不记得母亲为保护她们姐弟所受的伤。
或许就是因为受惊过度,高烧醒来后的她,忘记了一切。
她从小慧捷,同寻常孩童并不相同,若是当时普通议论上元灯节,谢知筠很可能明白母亲为何重病。
她那时刚好,为了让她不会一直内疚难过,故而家中隐瞒了此事。
谢知筠眼底有些泪意,她眨了眨眼睛,不让自己没出息地哭鼻子。
贾嬷嬷紧紧握住她的手,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开。
窗边的博山炉袅袅如烟,千步香萦绕在谢知筠周身,在千步香里,还有残余的檀香,她深深嗅着着熟悉的味道,让自己冷静下来。
“然后呢?”
贾嬷嬷想了想,才道:“因为受伤失血,夫人才旧疾复发,身体一下子便不行了,她重病在床,家主自当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