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头发并不显得特别凌乱,身上衣着也很整齐,看来卫戟并未让人对她严刑拷打,只是用审讯的方式询问线索。
王家娘子很惊慌。
刚才女兵退出去的时候她就已经很惊恐了,现在又见两个陌生的女子进来,她更是哆嗦起来。
“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我的儿女怎么样了?他们还好吗?”
不等谢知筠询问,王家娘子先开了口。
谢知筠没有回答她的话,只同虞晗昭一起坐在了她的对面,平静地看向她。
她的目光不悲不喜,好似没有任何情绪,眼中只有波澜不惊的湖水,没有任何惊涛骇浪。
在来时的路上谢知筠就同虞晗昭商议过了,由谢知筠主审,虞晗昭旁听,听到什么线索,虞晗昭提醒她便是。
故而此刻也是由谢知筠先开的口。
她没有回答王家娘子的问题,却是问她:“你是元康元年嫁给的王二勇,对吗?”
王家娘子一愣,随即便结结巴巴道:“是,是的。”
谢知筠记性很好,王家娘子的户籍档案她看过一遍就记住了。
“元康元年,邺州初平定,王二勇跟随孙将军从前线退下来,成为邺州守军。那一年王二勇二十五岁,你二十一岁。”
“你为何年过二十才成亲?”
王家娘子不知她为何问的是这样的问题,但她心心念念家中的孩子,怕少将军一个不满就杀他全家,故而还是老老实实答了。
“那几年年景不好,北越战事连连,我爹娘陆续死了,我就跟着三叔过活。”
“三婶病了,家里也没银钱,我就留在了家里,好歹算是个劳力。”
之前那几年,不说成婚了,就连活着都难,这不奇怪。
“到了元康元年,新帝登基,日子仿佛才好起来。”
王家娘子脸上都有些恍惚了:“我同王二勇的婚事,就是那时候定的,后来听王二勇说过,是孙将军看守军里都是光棍,就想着让大家都有个家,便问了不少人家,促成了许多姻缘。”
“你同王二勇,是谁看中的谁?”
谢知筠这般问。
她很和善,还夸了她一句:“你面容姣好,也比他小了四岁,王二勇我是见过的,矮矮胖胖,其貌不扬,大抵是他选中的你?”
这一次,王家娘子却摇了摇头。
“是我主动选了他。”
“没什么原因,当时他已经是都司,大小是个将领,手下多达百人,我觉得他能养家糊口,不至于让我饿死,所以就选了他。”
“而且他说他父母早就死了,我嫁过去就当家,不用操心公婆的事,所以我就觉得那是门好亲事。”
王家娘子如此说着,忍不住哭了起来。
“曾经,那真的是门好亲事。”
王二勇是孤儿,或者说,这年月跟着领兵打仗的大多数都是孤儿,他们无家无宅,留在原籍根本活不下去,征兵入伍,反而有饭吃,有衣穿,经年累月下来,许多人都忘了自己原籍在何处。
王二勇也说过不记得自己的原籍,故而他的籍贯跟王家娘子落在了一起,都在邺州城。
谢知筠安静看着王家娘子,问:“如此看来,王二勇对你是极好的,他是都司,那是个正五品的官职,虽说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大将军,却也大小是个官。”
“他平日里都喜欢去哪里吃酒?”
王家娘子被谢知筠打开了回忆,此刻再去想过去的日子,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反而比之前被审问时要想起来更多事。
她犹豫片刻,却抬头看向谢知筠。
“请问您是?”
谢知筠身上穿着淡青色的长褙子,领口绣着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