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2 / 2)

瞎他们的眼!”

“臣附议!船商们带的丝绸占的数量最多,这些丝织品又占地方又怕受潮,瓷器和绣品一个压船正好,一个数量少便于看管而且价值还高!”

魏尚书在心里默默的算账:瓷器=(泥巴+工艺),绣品=(锦缎+锈技),这两样最值钱的就是有这些技术的匠人,原材料才值多少钱?!

数百倍的利润?国宝?这刺激大发了!

皇帝陛下亲自下旨,即刻起:皇宫所有的绣娘,以此次海贸商品为主要工作内容,谁都不能耽搁她们为朝廷创收!

真是庆幸宫里的女主子不多, 从皇帝的妃嫔、公主到太后娘娘, 还不到二十人。

加上夏洪棣又不是爱赏赐妃嫔的,绣娘们除了每季给主子们的常服刺绣, 平日的工作量完全不饱和, 有了这些订单,她们很是高兴终于有了大展拳脚之处。

这些人里,很多都是从三岁就开始捏针的, 可以说,她们算得上是大夏朝最优秀的锈技人才了。

数代的宫廷绣娘们,吸收百家之长,融合了全国各地许多绣种的技法,才形成了如今,独树一帜的大夏宫廷刺绣。

虽然宫廷绣因其供于宫廷,具有严格的艺术审美标准和规范,要求构图、用料、针法等各个方面,都要在固有的程式和规范之内发挥。

但是她们的图案题材也很广泛,有:山水花鸟、龙凤图案、飞禽走兽、吉祥八宝等。在运用上更讲求寓意的吉祥,处处有着饶有趣味的“口彩”,所谓“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而且宫廷刺绣一般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绸缎做面料。绣线除了使用蚕丝制成的绒线外,还使用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的金、银线,有的绣品关键部位缀珍珠、玛瑙等宝石。

除了龙凤这些图样不适合用作商途,其他的吉祥图案和华丽的珠宝缀饰,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会是达官贵族们的心头好。

尤其是双面绣,这种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 绣出正反两面图像一致的刺绣工艺,直叫人叹为观止。

从小件的团扇、手帕、荷包到大件的屏风图案,大半年的时间,足够这三百多名绣娘们做出不少精品了。

袁老二、袁老三还有胡三牛,这段时间,烧制粉彩瓷,都烧得魔障了。

数十位宫廷画师出手,那图案画得堪称完美。

短时间内,粉彩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