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1 / 2)

大军师沉默着递过勺子:“给。”

贺兰澈接过勺子亲自浇汤,没想到将豆腐冲烂了,八种馅料糊作一团。

“诶?”大军师没想到,又“嗐”一声后,便坐回原位,不再多言。

第四道主菜是“凤还巢”,是将酿鸽子藏于雀巢状酥皮中。没有人吃。

汤品则是“昆仑雪耳羹”,这道菜的食材其实是家里带来,请御厨加工的,据说爷爷奶奶常从天水寄银耳、红枣过来,坚信别处买不到这般上好的品质。另有一份“胡麻炊饼”,饼中夹着肉脯,与桌上精致小菜格格不入,唯有大军师大口大口吃得最欢。

饮品颇为丰富,邺城人素来好饮酒,不似镜大人那般提倡聚会饮奶兑茶的风尚。故而桌上摆了葡萄酿、胡桃酿、玫瑰露,还有几瓶陈年御用枸酱酒。

众人皆知枸酱酒,其别名为“毛台”。据传昔日汉武帝遣臣出使南越,在南越王宴席上尝过仁怀一带的枸酱酒,带回令武帝饮后赞其“甘美之”。

这桌上众人珍馐见惯,倒是不在乎,都懒得看这毛台一眼。长乐只艰难吃着贺兰澈挑来小山一样的菜,暗自思忖:若辛夷师兄在,定会将这瓶毛台收走。

贺兰澈的母亲孟夫人为他备了一罐梅子酱,用小盏细细分好,散在每人碗畔,可蘸百菜,爽口开胃。

“他们都知这梅子酱的滋味,你还未尝过,试试我母亲的手艺?”

他说罢,先分一小块炊饼蘸了梅酱,奇怪的吃法。长乐慢吞吞咬了一口,笑夸道:“好香。”

实则炊饼中夹的羊肉膻味,在她已失味觉的口中被放大,险些吐出来。她怕贺兰澈再为她夹菜,便自己动起了筷子。

*

按午宴后的安排,众人可自由活动:人工湖荡舟喂鱼,蹴鞠投壶,或去流觞曲水间搓牌九,等晚间的夜宴。

当然,因是暑中,烈日当空,纵使喂鱼蹴鞠的项目搭好了,却无人愿踏足户外,只窝在室内喝甜水。季长公子本想招手,将今日“重磅节目”抬上来,奈何骄阳灼人,众人兴致寥寥。

唯有贺兰澈的父母择了处凉亭,招上两名侍女一起搓牌消遣。

不料大军师见一楼宴厅的乐舞池台空旷宽大,忽然招手唤贺兰澈上前。

大军师身着墨色长袍,腰间束着一根白色的丝带,袍角绣着流云纹,手持一把檀木骨杖,更添儒雅神秘之气。

“澈儿。”

这是长乐今日首次听大军师说两个字以上的话。

“娃。”

也不知他为何又单冒出一个字。

贺兰澈一瞧二伯神色,便知他意图,定是要考较功夫。他舍不得离开长乐身边,咭咭嗫嗫地问:“这么热!伯父,您确定吗?”

“过来。”

又变成两个字了。

二伯坚持,贺兰澈只得上前。望着这两位正经大偃师并立,不知情的人,怕会以为他俩才是父子。

这一家子的骨相都差不多,或许因他祖母是楼兰美人,深邃的轮廓极具存在感,使得家庭成员都颇为相似。他们眼窝深邃,眼睛大而明亮,睫毛纤长浓密,眸光灵动。唯独贺兰澈添了几分母亲的俏皮与白皙肤色,还有他引以为傲的美人尖。

长乐甚至能从他二伯和他爹的异同中,揣度出贺兰澈爷爷的模样所谓“全家共用一张脸”,大抵如此。

只是二伯面容清瘦,双目锐利,气度不凡。肤色略显苍白,想必常年在军营中谋划筹算,较少经历风吹日晒。

两大偃师要斗技,这可是只有在神机营才能看见的稀奇。人群自然都围拢过来,长公子不知何时推着轮椅上的二公子,站在长乐身边,身边精御卫与宫婢也都凑上前。

贺兰澈才引出浑天枢,大军师的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