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流言满京议郡主
福安郡主林菲菲在别庄院内,对太子霍砚辞说的那句“不如这样,我娶你吧。”
不过半日便像长了翅膀似的,刮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临时改了话本,将这段“郡主倒追太子”的奇闻说得绘声绘色;
绸缎庄的绣娘们飞针走线时,嘴也没闲着,凑在一起议论这福安郡主是恃宠而骄还是真动了心;
就连宫墙根下扫地的老太监,都忍不住偷偷和小徒弟嘀咕几句,猜着皇上听闻此事会是何等反应。
次日清晨,皇宫金銮殿的鎏金铜铃在寒风中轻响,朝会的钟声刚落,文武百官按品阶站定,气氛却比往日凝重几分。
龙椅上的皇上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扫过阶下众人,最终落在站在最前排的太子霍砚辞身上,语气听不出喜怒:“近日街头巷尾流传的闲话,想必诸位爱卿都已听闻福安郡主欲‘娶’太子一事。今日不妨敞开了说,朕恕你们无罪。”
话音刚落,太傅便捧着朝笏快步出列,花白的胡须因激动微微颤抖:“皇上!此等言论简直是妖言惑众!福安郡主身为皇家宗室,不思恪守女子本分,反倒说出‘娶太子’这等颠倒伦常之语,若不严惩,恐会让百姓觉得我朝礼法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岂不动摇国本?请皇上为朝堂纲纪着想,从重处置!”
他话音未落,户部尚书便上前一步,拱手反驳:“皇上,微臣以为太傅此言未免太过夸张。福安郡主不过是一时失言,纵然言语不妥,也谈不上‘动摇国本’。我朝文武百官皆是栋梁之材,皇上更是圣明决断,岂会因一女子的戏言乱了章法?太傅说这话,莫不是小觑了满朝文武,也轻慢了皇上的治国之才?”
一番话怼得太傅脸色涨红,张了张嘴却找不出反驳的话,只能攥紧朝笏,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殿内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太子霍砚辞身上毕竟这事最关乎他的颜面。
皇上看向太子,语气缓和了些:“太子,你是当事人,说说你的想法。”
霍砚辞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如松,脸上不见半分波澜,声音沉稳:“儿臣的婚事,自当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未有过其他念头。至于郡主的言论,儿臣只当是她一时玩笑,不放在心上。”
这话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惊。谁不知道太子对福安郡主几乎是形影不离,从牵缘阁的招夫宴到牵缘阁关闭转为信笺上做的有声有色,皆是太子功不可没。如今太子竟这般“清醒”,显然是为了皇家颜面,压下了自己的心思。
太傅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喜色,趁势再次出列,躬身道:“皇上,老臣家中独女顾莞芝,年方十七,容貌秀丽,且饱读诗书,恪守妇道。如今太子既有遵从礼法之意,老臣斗胆求皇上赐婚,让小女嫁入太子府,辅佐太子打理内宅,也全了君臣之义。”他算准了太子刚表过态,绝不会当众反对。
户部尚书皱了皱眉,还想替福安郡主说句公道话,可转头看见霍砚辞依旧平静的侧脸,仿佛真的对这桩婚事无动于衷,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太子自己都不反驳,旁人再多说反倒显得逾矩。
皇上的目光在太子脸上停留了片刻,恰好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痛楚,那痛楚快得像错觉,转瞬便被平静掩盖。
皇上心中了然,太子并非真的无动于衷,只是碍于朝堂礼法不得不妥协。他沉吟片刻,开口道:“朕便准了太傅所请。顾莞芝温婉贤淑,可嫁入东宫为侧妃。至于福安郡主……”皇上顿了顿,“日后若她能明白夫妻纲常,收敛心性,太子再将她纳入府中便是。”
朝会结束,皇上起驾回宫,金銮殿内顿时热闹起来。大臣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议论太子的“顾全大局”,有的羡慕太傅得偿所愿,还有人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