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2)

偶尔有纸页翻动的声音,在两人之间沙沙作响。

直到晚凉天净,暮光低垂,姜葵抄得累了,把佛经还回书架,抱着满怀的笔墨纸砚走了。走的时候她回望了一下,身边那张檀木案几上的茶盏始终都没有人来取。

倚靠在书架前看书的那个人,安静地抬起眼眸,望着她的背影。

良久,等到烛火亮起,他把取阅的书卷一一放回架上,然后走到窗边,对着空旷的庭院说:“洛十一,收茶。”

白衣小厮推门进来,倒了早已放凉的茶水,把青瓷茶具收进一侧的博古架上。

两人从藏书阁出来,上了候在崇文馆门口的马车,朝着东宫的方向驶去。洛十一温顺地侍奉在一侧,余光里能望见车里的年轻公子托着下巴,似在走神。

皇太子殿下今日大约心情不错。洛十一忽然在想。

谢无恙在正殿用过晚膳,转往偏殿小憩片刻,然后命人取来了几张空白的脸谱,把各色画笔铺了满地,自己坐在中央,捧着一张脸谱,用细笔描画着复杂的纹样。

他先画了一个粉白的旦角脸谱,又画了一个红脸的净角脸谱。红底的油彩上是一张张牙舞爪的脸,眉眼上扬,像一只小怪兽。他懒懒地画了一阵,慢慢勾起唇角。

“殿下,抄好的佛经取来了。”

洛十一从殿外进来,送入一叠纸卷。

谢无恙走到案前,案上已经铺好了一张宣纸。他把那叠纸卷一一展开,用白玉镇纸压在上方,接着拢了拢大袖,提了一支墨笔,正欲落字,却怔了下。

那叠纸的最顶上晕开了一个小小的墨团,旁边端正地写着三个字:“祝子安”。

一笔一划,认认真真。

简直可以想象写字的那个人托着腮、满脸严肃的样子。

他轻轻笑了,低声道:“多谢。”

“殿下,一会儿文章写好了,要即刻送去蓬莱殿吗?”洛十一问。

“不急。”谢无恙落了一笔,不紧不慢地回答。

-

于是姜葵在藏书阁内一连抄了十日佛经。

……因为祝子安这个人十分混蛋。

她每日抄好佛经以后,就放在房间的窗沿上。次日那些佛经便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篇文章……的一页残篇。

送来的那一页纸上压着一个小竹筒,打开来里面是那个人龙飞凤舞的字迹:“抄十张换一页。”

为什么他在这种事情上也要讹她?姜葵忿忿地想。

下次再见到祝子安,她一定要狠狠地跟他算一笔账,绝不姑息的那种。

她被迫在每日放课后前往藏书阁抄经,忙得跟谢瑗都说不上几句话。午后的藏书阁总是空空荡荡的没有人,只有那个喜欢读书的学生时常在书架后低头翻阅着一卷书。

出于好奇,姜葵悄悄看过他几眼。他的身形掩藏在书卷的阴影里,她只能模糊望见一个极好看的侧颜。

那是一位年轻公子,握着书卷的手指修长,倚靠在书架上的那个长长的影子很静。

除了翻书的时候,他几乎不太动。两个人互不打扰,各自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

只是有时候姜葵会想:怎么会有人这么喜欢读书?

那些入秋的午后,阴天的天光沉沉,落进烟海般的书堆里。两人的身上都笼罩着朦胧的光雾。寂静仿佛有了声音,在他们四周的墙壁间回响着。

第十一日,姜葵终于从祝子安那里换到了一篇完整的文章。那日上学时,她一路兴高采烈,等夫子一进学堂便呈了上去。

夫子接下了那叠纸卷,放在书案上,低着头,简单翻阅了几页,微微蹙着眉。

姜葵十分紧张地观察着她的神情。

夫子很快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