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看了王国公的信, 对他也没客气。
也没有因为他是皇后的弟弟就对他私下优容一些,反而更加严格, 有王国公跟世子作保, 他们也没什么怕的。
王宗刚去边疆的时候,闹腾的最厉害, 最严重的时候,是三天饿八顿,他私下没少逃跑,最后也都没跑成。
相反每次被抓回去,还要关禁闭,折腾了小半年后,他彻底老实,也听话很多,训练也开始用功,早起晚睡。
他比别人做得好未必会有夸奖,但不如别人,那是双倍惩罚的。
“夫君跟我说了,宗儿比以前争气很多,还说要好好抗敌,让咱们王家在出一个大将军。”
有些话,国公夫人是不会跟沈雪说的,万一她私下闹起来,国公爷说不准要怪自己。
“他眼下有了如此大的抱负?”
沈雪说实话,有些不信,要知道,这孩子之前郊外军营都嫌累,嫌苦,怎么去了边疆,变化能如此大,何况,那边眼下还有战事。
她想,儿子不一定要冲锋在前,后面也不一定安全。
“弟妹,咱们这武将之家,孩子们不可能是孬种,宗儿以前也是年轻不懂事,骨子里还是有血性的。“
“等宗儿日后有了军功,爵位也会有的。”
沈雪听到这话,心里高兴不少。
她娘家就是伯爵府,婆家是国公府,王宗若是真的争气上进,那可真是太好了。
沈王两家的老祖宗,都是跟大启头个皇帝打江山的,要不然也不能最后封爵,这爵位还代代相传,相较于王家,沈家败落的有些快。
但眼下沈伯爷的几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学问不错,也是可以科举入仕。
从国公府回到自家后,沈雪心情别提多好。
六月下旬,陈氏开始为两个孩子科考做最后的准备。
想了想,还是决定一起回趟老家,把两个儿媳都叫上,考完后回老家,也能让她们去长辈们坟前上香。
沈玉跟王佳也没拒绝,她们嫁入闻家的那一刻,就已经是闻家人。
有的家族,女子其实是不上族谱的。
闻家族谱没有那么渊源的历史,眼下是乐谦在管。
家里出生的女儿,嫁出去的姑娘,嫁进来的媳妇,他都会记在族谱上,写明为何到闻家。
陈氏走后,管家的事情直接到薄欢身上。
对未来,夫妻二人是已经约定好了的。
沈初有些担心儿媳忙不过来,想着搭把手,帮她照顾一下孩子,没想到薄欢做事也是井井有条,最后,也没让她帮忙。
她管家理事之余,把两个孩子也照顾的很好。
八月中,薄家忽然来人,说薄夫人不太好了。
沈初立马让薄欢回娘家,住多少日子都无妨。
薄家兄弟姐妹之间,关系也很和睦,薄夫人年约六旬,看着子孙后代们,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是值了。
半旬后,薄夫人走了,家里孩子早有准备,帮她风风光光的办了后事之后,大家生活还是一如既往。
父母老了终有这么一日,哥嫂要守孝,薄欢倒是不用,母亲去世前,她也经常尽孝,并未有遗憾。
入秋后,早晚温差大,沈初早早就让人把披风拿出来,家里的下人们也都换上了秋日里的衣裳。
陈氏他们还没回来。
秋闱一过便是春闱,之后是殿试。
前朝,乐谦也很忙,眼看到各地要准备秋收,皇帝早已经传信回来,平安到前线。
如果他明年殿试赶不回来,就让礼部几个老臣负责主持。
众人得知这个消息,一下就判断出前线战况形势有些严峻。
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