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清打发了之后就成那样了,不用发酵,拌在面糊里就能让蛋糕蓬松起来。手法有讲究的,这样不会消泡,蒸出来好看。”
林玉珠拿了两个擂钵出来,一人一根擂杵。
吸饱了水蒸气的豆子皮裂开一丝缝,冒着丝丝热气,随便一捏就成豆泥,豆香清甜。
没有机器的时代,石磨和擂钵是最好的研磨工具。
擂钵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厨具很实用,在泥坯内壁划出交错的道道再烧制,做成之后用捣棍把食材往那些锋利的纹路捣成泥。
无论是夏天吃仙米冻需要的灵魂辣椒蘸水还是重阳节炸脚板薯丸子,都需要擂钵。
客家特色小吃中擂茶的擂,就需要擂钵这种厨具。
擂好的绿豆沙加上白砂糖,下锅用小火翻炒去除豆子特有的豆腥味和多余的水分,炒成面面口感抱成一团的馅。
酥皮比较讲究,先做水油皮,和面的时候需要加猪油。
林玉珠要做的酥皮绿豆饼要的是口感比较好的软酥皮,揉水油皮需要耐心把柔软的面团揉到能拉伸出筋膜为止。
想要达到酥,还得有油酥皮,猪油和面粉揉成滑腻腻的面团就行。
宋二嫂面上认真,心里已经按捺不住震惊的激动心情。
真舍得啊....
白砂糖一勺一勺地倒,猪油一勺一勺地挖,光看料都能想到做出来之后得有多香甜。
方淑慧已经把十斤蛋糕都蒸出来了,熄了灶火之后没有马上掀开蒸笼盖子,等虚蒸了一会之后才把小碗里的蛋糕起出来倒在筲箕里。
一个个嫩黄香甜的蛋糕堆成喜人的小山,这些都是换钱的宝贝,她是打眼里看着高兴。
看那边已经开始包油酥了,放了手里的活赶紧过去帮忙。
“酥皮点心最讲究的就是这个酥皮,包好之后压扁,像这样擀一遍卷起来得放在那醒一会,还要盖湿布,不然吹干了就不好吃了。”
林玉珠一边演示一边解说,其他两人都是干惯了灶间活的,一点就通。
一个一个油润的酥皮小卷醒过两次之后变得特别软,大拇指往中间一按,把翘起的两端往中间捏,分层的酥皮纹路就出来了。
压扁之后继续擀成圆面皮,把团成球的绿豆沙球像包包子一样包好,按平褶子呈小圆饼状。
林玉珠让她们继续包绿豆饼,拿出平底煎锅,抹上一层薄油用小火煎一锅出来看看效果。
“还是老祖宗懂得享受,费这么多功夫就为了吃个饼子。这酥皮一煎,香是真的香,得亏家里没小孩,不然真的要馋哭。”
宋二嫂闻着空气里浓郁的饼香,一边感叹一边干活。
还得是那些体面人才吃得起这些,像她这样的,就算有面粉有糖有猪油也不敢这么造孽。
“一会把二斗三斗叫过来,咱们偷偷的吃,别声张。”林玉珠笑眯眯地给酥皮饼挨个翻面。
“不要不要,这金贵东西给我那两个讨债鬼吃,白瞎糟蹋东西。”宋二嫂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得长多金贵的嘴才敢吃这个?
拿去换钱买两斤切面多实在,也没那么心疼。
林玉珠没磨嘴皮子,想着一会等傻缺回来直接把人叫过来就行。
林家的炊烟顺着风向往宋家那边飘,在中间的杂树土坡散于天空。
相对于林家,宋家的每个早上都是热热闹闹的。
一大家子人,各自的活计都不一样,家里的琐碎活都由女人和小孩分摊。
体力活交给了男人们。
家里的柴用了不少,宋毅一大早就带着肖东明和宋二斗上山砍柴去了。
“毅哥,你家兄弟可真能喝,我这酒量都被他们灌趴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