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也是。”顾淮弯了弯唇角,转身上楼。

回到寝室,他靠在门板上,抬起手,轻轻按在心口,那里跳动的节奏平稳而有力。

一份如此沉重而执拗的过往似乎正真的逐渐远去,而另一份崭新、明亮而充满尊重的情感,正轻轻叩响他的心门。

但这一次,他不再感到害怕和抗拒。

第二十一章

顾淮的生活被填充得饱满而有序。

计算机系的专业课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活动室里,他依旧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身影。

在社团中,他已从懵懂的新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

洛知夏有意让他承担更多策划和组织工作,他总能完成得一丝不苟,提出的想法既新颖又具备可行性,赢得了社员们一致的信任和喜爱。

那种发自内心的、因自身能力而被肯定的自信,逐渐取代了曾经需要依附于他人目光才能存在的价值感。

他与洛知夏的相处,依旧保持着朋友间的界限,却又有某些东西在悄然发生改变。

他们会在讨论社团事务的间隙,很自然地聊起最近的展览或电影;

会在食堂偶遇时,自然而然地同桌吃饭,话题从学业蔓延到生活中的琐碎趣事;

她依旧会在他遇到难题时给出恰到好处的建议,但他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种无声的默契在他们之间流转。有时只是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对方未尽之意。

顾淮开始尝试着,一点点地,向她展露那些不轻易示人的细微情绪。

对某次发挥不佳的懊恼,对一篇晦涩论文的吐槽,甚至是对南城连绵阴雨的一点点抱怨。

每一次,洛知夏都会安静地倾听,然后给予理性的分析或温和的安抚,从不越界,也从不错漏。

这种安全而舒适的互动,像温和的水流,慢慢浸润着他曾紧闭的心门。

家庭的温暖,则是他最坚实的避风港。

顾淮父母在南城的事业已然步入正轨,新家布置得温馨而舒适。

每个周末,只要没有排练,顾淮都会回家。

饭桌上总是摆满他爱吃的菜,父母从不追问他的感情生活,只是关心他的学业是否顺利,睡眠是否充足,钱够不够花。

他们会分享各自工作中遇到的趣事,也会一起规划短暂的假期旅行。

这种平淡而真实的家庭生活,给予了顾淮巨大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他知道,无论外面风雨几何,总有一盏灯为他而亮,总有两个怀抱永远向他敞开。

学期的尾声,恰逢南大艺术学院举办年度优秀学生作品展演。

顾淮编导并领舞的现代舞作品《溯光》入选,并将作为压轴节目登场。

演出当晚,艺术中心座无虚席。

台下,顾淮的父母紧紧握着彼此的手,眼中闪烁着激动与骄傲的泪光。

洛知夏坐在他们身旁,安静地注视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人,唇角含着清晰的笑意,眼神专注而明亮。

演出获得空前成功。在随后举行的优秀学生表彰环节,顾淮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

他站在聚光灯下,穿着简单的T恤,身姿挺拔,目光清澈而坚定地望向台下。

“谢谢大家,”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平静却充满力量,“这份荣誉,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总结,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曾经,我以为成长意味着背负和挣扎。但在这里,在南大,我学会了另一种成长的方式那就是放下包袱,专注向前,去发现自身的力量,去拥抱无限的可能。”

“未来就像一场未知的街舞,”他微微扬起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