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2)

“徐郎君回来了?”村落里面的人见到徐得清都是极为开心的。

徐得清笑着回应给他打招呼的人。

村落的人对于徐得清都拥有非常大的好感,虽说徐得清自从发生那件事情之后,名声坏了些,但是村里的人从小见着徐得清长大,对于徐得清的品行看在眼里,相比于平常人更能够懂得和理解徐得清。

徐得清在这个村落里过得很安稳,也很喜欢附近的人们。

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徐得清先是把摆摊用的东西放在一堆,让后抱着屋子前面的一捆柴来到后面的柴房,打算拿起斧头就劈。

作为读书人,徐得清的体能可算不上弱,他父母去世之后,他一个人养活自己,体力活也不算少干,力气也锻炼出来了。

劈柴劈了一段时间,徐得清才停歇下来,他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正打算到后厨房接一碗水喝。

刚舀了一碗,徐得清就敏锐的听见有一些响动的声音,他一下子绷紧了背,放下手中的碗。

猛地一个转身,徐得清并没有看见人,于是他大着胆子继续朝前走了两步。

最后,声音传来,是在他的侧边。

这道声音很有停顿感地念着他的名字:“徐、得、清?”

这下子,徐得清终于看见人了,一脸警惕:“你是谁?”

“姓宋,名襄颐。”来人回答。

徐得清默默地自己又念叨了一下这个名字。

姓宋。

顿时一下子就想到了当时姜茯桐曾经说过的话,一下子就突然淡定下来。

“随我进来吧。”徐得清道。

宋襄颐见状,微微垂眸,陷入思考。

徐得清为何一听他的名字就如此放松下来,他可不认为他有如此大的魅力。

到了屋子里,徐得清直接关上,干脆地对宋襄颐说:“我从别人那处知道你。”

宋襄颐停顿一瞬,随后抬头:“我明白了。”

他心底划过了某个人的影子。

“还请问您如何称呼?”徐得清斟酌一下,拱手相问。

“我来自于大理寺,为大理寺少卿。”宋襄颐轻轻回执。

徐得清一愣,似乎有些没想到大理寺少卿看上去如此年轻俊郎,随后又想到自己的年龄,不禁有些叹息。

“宋少卿,”徐得清很快清醒回来,“请问你想要问一些什么?”

“还请坐下。”宋襄颐声音平缓,“不必紧张。”

听着宋襄颐这句话,徐得清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站着,而且站得格外板正紧绷。

“啊?好好。”徐得清安安稳稳地坐下来。

宋襄颐态度并不想其他上位者那样格外逼迫性,而且一言一行都透露出良好的教养。

徐得清在回答一些问题的时候,偶尔也会想这位宋少卿倒是与众不同。

和邻岁县的这些人不一样,不,不应该拿宋少卿和这些人对比。徐得清回过神来,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

宋襄颐总体而言问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徐得清和他们之间曾经有哪些交锋,询问得很仔细。徐得清对着自己印象深刻的说了些,甚至恨不得说完整,但是总归是有一部分细节地方注意不到。

第二个问题倒是出乎徐得清的意料之外。

宋襄颐问当时顶替他文章的那位伪头名还有他的下落或者消息吗?

听到这里,徐得清脑子突然觉得悚然,似乎之前一直没注意这人,毕竟大部分吸引力已经被邻岁县的官商勾结那几个大鱼吸引而去。

但是从一开始,暴露出来,让徐得清明白所有事情不对劲儿的那位顶替他的伪头名却不再听闻这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