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1 / 2)

才主持过丧事的人怎么能立刻办喜事,宜妃心中不悦,却顾忌着太后,只敢拿眼看惠妃。

上回太子妃夺权的时候,宜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连个屁都没放,眼睁睁看着她被太后抢白,丢了好大的脸。

回去之后,不知在暗中嘲笑了多久。她是没事儿干了吗,在太后明确说让太子妃操持洗三礼的时候,冲上去触霉头。

就连太后抢白她的话,惠妃都自行脑补出来了:“你若是个好的,大福晋没了的那个孩子也快生出来了!”

惠妃对宜妃投来的目光,视若无睹。

平妃的丧仪她都让出去了,更何况只是一个庶子的洗三礼呢。

宜妃又看荣妃,荣妃见惠妃都不搭言,识趣地附和太后。

德妃则一直垂着眼睫听,显得恭顺又温婉。

于是石静一口气操持了五阿哥庶长子的洗三礼、满月礼和百日礼,一键三连,并且给远在西边的皇上和五阿哥报了喜。

原以为喜讯报过去,不会有回音,毕竟西边的战事还没结束,谁知在七月收到了两份礼物。

先是五阿哥派人送了西边的土仪过来,感谢石静对刘佳氏的照顾,还说班师之后会再来谢她。

刘佳氏这一胎是头胎,胎位不是很好,生产的时候很艰难。宫里在保大还是保小的问题上,从来没有争议,一律保小。

孩子是皇家血脉,孩子的生母不过是生育工具而已。皇后如此,贵妃如此,普通妃嫔更是如何,何况刘佳氏如今只是一个没资格上玉碟的侍妾。

死了就死了。

太医和稳婆一起报给宜妃的时候,宜妃想都没想就说保孩子。

眼看刘佳氏性命不保,孩子生下来便要没娘,石静说她有办法。亲自进产房,做了侧切,顺利取出孩子,同时保住了产妇的性命。

听说石静在皇孙头上动了剪子,宜妃气得砸了茶盏,扬言若是因此折了皇孙的福气,一定要让太子妃给个说法。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扎耳洞、剪指甲恨不得都要算日子,更不要说在产妇身上动剪刀了。

宜妃有这样的反应,石静能理解。但她不是古人,很难遵从宫里的规矩,在自己有办法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一条如花的生命就此凋零。

太后听说之后,也觉得石静鲁莽了。宫里夭折的孩子可不少,万一这个孩子没了,宜妃闹起来,事情可就大了。

历史上,这个孩子活到了乾隆朝,虽然宦海沉浮,最后也做到了领侍

卫内大臣。

面对宜妃的狠话,石静欣然接受,表示这个责任她担。

刘佳氏生产时遭了大罪,坐月子又得了产褥风,高烧不退,吃了药也不见好。

宜妃果然闹起来,闹到慈仁宫让太后评理,话里话外都是刘佳氏没福气,生产时就该死,却被太子妃用剪刀救了回来。

现在好了,皇孙的福报也折了,刘佳氏的性命还是没保住,得不偿失。

“人不是还没死吗?”石静最烦宜妃这种遇事不想办法,只是一味怨天尤人的做派,当即传了太医过来问话。

得知是产褥风,心中便有了数。

派人去广厦一所,也就是当年为了研制金鸡纳霜特意组建,如今用来生产青蒿粉、培养青霉菌,一直由胤礽挂名,实际控制人是石静的药物研究所,取了青霉素过来。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注射师。

用上静脉注射的青霉素,刘佳氏很快退了烧,算是保住了性命。

“从前只知道青霉粉能治疮疡,没想到对产褥风也有效用。”太医不由感叹,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中医里所谓的疮疡,其实就是西医里讲的外伤感染。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