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替素心解释:“那孩子是个锯了嘴的葫芦,谁犯口舌,她也不会。奴才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独独安排她到后殿服侍。”
还有一个原因,梁九功没说。毓庆宫是太子的寝宫,就像乾清宫是皇上的寝宫一样,按规矩只有太子一个人住,便是太子妃都不能常住。
太子习惯住前殿,做什么都方便,后殿人少,他便只安排了一个人盯着。
谁知大婚之后,太子以子嗣为由求了皇上,把太子妃留在了毓庆宫,住在后殿。
梁九功才动了给后殿添人的心思,又传出太子妃整肃撷芳殿的事,便没动。
结果素心也没能幸免,因为犯口舌这样离谱的原因被退回了内务府。
这下后殿完全脱离掌控,梁九功都不知道如何给皇上解释了。
给个闷葫芦按上犯口舌的罪名?康熙挑眉,怕不是被苏麻喇姑看出来了,觉得他手伸太长,都伸到儿媳屋里去了。
人是从前安排的,他哪儿知道太子会把太子妃留在毓庆宫常住。
大婚之后,太子主动为君父分忧,坐镇河道总督府,每个月总有几日外出公差,对上朝和观政都不甚热情。
前殿留几个人满够了,他这个公爹实在不好留了人在儿媳屋里。没人看出来也就罢了,既然被瞧出端倪,不如早早撤出。
再说太子妃是太皇太后看中的,最近帮着太后协理六宫事也做得有模有样,谁出错她也不会。
比如中秋宫宴之后,她被大阿哥纠缠,撞上太子引发矛盾。以胤礽的性子,怎么可能只打一拳就放过大阿哥。大阿哥挨了一拳,也不会善罢甘休,便是不还手,也要想办法告太子一状。
可在他面前,太子和大阿哥心照不宣地谁也没提,大阿哥说脸上的伤是不小心撞在了门框上,太子则说是在工地上绊了一跤摔的。
都没说实话,却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住皇室了颜面。
要说这里头没有太子妃斡旋,反正康熙不信。
如此周全的儿媳,自己受了委屈不声张,识大体顾大局,还能劝住太子和大阿哥化干戈,又有什么可盯呢?
“撤了便撤了吧。”康熙不以为意。
第64章 解心结掌珠,你刚刚是在吃醋吗?
与此同时,在毓庆宫,苏麻喇姑和石静正在大眼瞪小眼地僵持着。
苏麻喇姑看向石静,见她坐在炕上喝茶,悠闲自得,忍不住先开了口:“素心是梁九功的干女儿,把她退回内务府,太子妃就不怕有人在皇上面前告状?”
也不知是梁九功的疏忽还是怎样,居然只在后殿安插了一个人,通常这种情况都是成双成对地来。
如果一个人被退回,可能是意外。若两人一起被退,便是对方有所觉察,故意为之。
进可攻,退可守。
石静亲自给苏麻喇姑斟了茶,推过去:“不急不急,等等不就知道了。若人仍旧被送回来,我收下便是,只说误伤。”
苏麻喇姑觉得有道理,端起茶碗喝下一口:“梁九功聪明了半辈子,难得出纰漏就被人抓住了,实在可怜。”
又看石静:“万一皇上怪罪下来,太子妃不怕梁九功怀恨在心?”
在宫里敢得罪梁九功的没有几个,便是当年元后见了他,都要称一声梁公公。
没想到太子妃年纪不大竟有如此胆色。
石静笑着安慰苏麻喇姑:“梁公公再记仇,也是为皇上办差不是。”
若皇上不追究,他何必记恨自己。
胤礽为了避开皇权中心,都跑到无定河边去了,皇上派人盯着她一个深宫妇人做什么。
但对石静来说,卧榻之侧容不得他人酣睡。只要一想到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