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折子递上去,皇上怎么也要问问我,或者劝劝我,谁知只是留中不发。”
眼中明明白白写满了落寞,声音更低了:“锋芒太显,难免会招来忌惮,可那个人是我的阿玛,我心里……”
“什么?河道总督府不在京城?”石静没穿过清朝,以为六部都在京城,与六部平齐的河道总督府肯定也在京城。
难得见到掌珠迷茫的样子,胤礽心里的怅然若失顿时消散一半,笑道:“是啊,河道总督府,顾名思义,自然应该设在河流密集之地,或者水灾频发之处,才好就近治理。”
他耐心给石静解惑:“京城周边才有几条河,遭过几次灾,河道总督府怎么可能设在这里。”
石静以手扶额,千算万算,把这条给算漏了。
她忧心忡忡地望着胤礽:“你自请坐镇河道总督府,我怎么办?”
“我离开了,总要有人在皇上跟前尽孝。”
胤礽给石静盛汤:“你自然是留在宫里,替我尽孝了。”
皇上两次南巡都经过济宁和淮安,视察河道。胤礽跟着去过这两处,不管环境还是居住条件,都与京城天差地别。
他自己可以受苦,但不想掌珠跟着自己受苦。
济宁在山东西南边,处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离京城不算近。淮安在江苏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离京城就更远了。
胤礽被发配到那么远的地方,天知道多久能回来一趟,她找谁生孩子去?
“你去那么远,我想你怎么办?”于是她换了一种说法。
胤礽被这种说法取悦到了,但还想逗逗她:“事已至此,我能怎么办呢?”
石静眼珠一转,给他出主意:“你想办法把河道总督府迁到京城不就行了?”
这个想法很大胆,实施起来困难不说,两边奔波也很辛苦。
谁知胤礽举重若轻:“你把鸡汤喝了,我来想办法。”
“真能搬到京城来吗?”石静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
胤礽又把汤碗朝她那边推了推:“不然呢,咱们聚少离多,怎么给皇上生嫡长孙?”
事实证明,嫡长孙的诱惑力远远超过了皇上现阶段对胤礽的忌惮,康熙朝的河道总督府一直在济宁和淮安两地打转,终于也有进京的一天了。
总督府进京,济宁和淮安两地的衙门仍在,胤礽分出一半精神用于治理河道,比从前更忙了。
他没有治理河道的经验,只能一边干一边学,先从治理京城的无定河开始。
专业技术人员最头疼的是什么,是领导不在行,外行指挥内行。
太子做出这样的安排,不仅河道总督府的人长出一口气,皇上也觉得好。
“太皇太后在世时,好像提到过一个治理河道很厉害的人,主张堵不如疏,与当时河道总督意见相左,遭人排挤。”
是不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说起的,石静记不得了,但于成龙这个名字她记得。
于成龙治理河道出名,就是从无定河起家的。
胤礽观政多年,皇上关注河务,他当然也关注。当年在治理淮河下游地区水患的时候,河道总督靳辅与当时的安徽按察使于成龙产生分歧。
廷议时靳辅得到了明珠的支持,九卿一边倒地支持靳辅,于成龙的方案被搁置。
“是直隶巡抚于成龙。”石静不提,胤礽差点把这个人给忘了。
石静假装才想起来:“就是他!”
又迟疑:“于大人已经是直隶巡抚了,正二品大员,恐怕不会答应跟着你治理河道吧。”
胤礽笑:“他除了是直隶巡抚,还加了太子少保的衔。”
太子少保,在没有太子的朝代,就是一个象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