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1 / 2)

“照你们这样拖延下去,仗还怎么打呀?”

康熙失望地从大阿哥身上挪开眼,看向胤礽:“太子,你怎么说?”

“皇上,儿臣昨日在南书房已经听过户部和兵部的争论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依儿臣看,不如让户部和兵部各自拟了章程上来。”胤礽看了一眼时任户部尚书的陈廷敬,又看兵部尚书马齐。

马齐立刻站出来:“皇上,筹集军粮本是户部之责。”

言下之意是,不该让兵部拿章程。

见马齐咬上了太子的鱼钩,康熙笑了:“难为你想起来了,筹集军粮是户部之责。”

户部还没拿出章程来,只说了一个大概,兵部跟着瞎搅和什么。

想跟着搅和也可以,那就一起出章程好了。

差事不想办,一门心思提要求,想得美。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算是让胤礽玩

明白了,轻飘飘一句便堵上了马齐的嘴,成功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另一边,石静派人去阿哥所打听十二阿哥的情况,得到的结果都是过得很好。

胤礽是太子养在皇上身边,尚且有不如意的事,十二阿哥胤祹生母出身不高,又不得宠,住在阿哥所怎么可能过得很好。

十二阿哥的生母是历史上的定妃,现在的贵人,万琉哈氏。这位万琉哈氏,辛者库人出身,与德妃同年进宫。比德妃晚七年生儿子,德妃已经从端茶宫女爬到妃位,万琉哈氏到如今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

一宫主位都不是。

人住在翊坤宫,给宜妃这个宠妃当背景板。

可以说是小透明中的小透明,透明得不能再透明了。

因位份不够,生下儿子也不能自己养。宜妃生的儿子,被送去太后身边养,她生的儿子却养在了苏麻喇姑膝下。

苏麻喇姑再尊贵,也只是太皇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得皇上敬重最后以嫔位之礼下葬。

可见万琉哈氏和她的儿子十二阿哥胤祹有多不得宠了。

宫里人惯会拜高踩低,阿哥所也是一样,石静不信十二阿哥这样的小透明不受委屈。

自己说过得好,可能是性格恬淡。历史上十二阿哥便是这样恬淡的一个人,不争不抢,身边的哥哥们夺嫡争到赤膊上阵,他也能安守本心,保持中立。

身边的奴才们说十二阿哥过得好,有三种可能。一种是跟十二阿哥一样,人淡如菊,被欺负了自己忍着,另一种可能是畏惧于某种势力,知道也不敢说,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十二阿哥身边的奴才,也不是什么好鸟,有以奴欺主的嫌疑。

不要以为宫规森严,没人敢欺负皇子,便是胤礽这个太子都吃过刁奴的暗亏。

更何况十二阿哥今年才九岁,在后世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

自己人淡如菊,身边服侍的也问不出什么来,石静有些发愁。

帮不了十二阿哥,就不能让苏麻喇姑欠她的人情,没有这个人情,根本无法请动苏麻喇姑出山帮她整肃毓庆宫。

“太子妃,撷芳殿首领太监何宝柱求见。”有宫女在门外禀报。

石静暂时将自己从愁绪中拔出,面对现实。

何宝柱行礼过后,笑眯眯拿出一个小本子呈上,恭维道:“自从太子妃要整肃撷芳殿的事传开,并且收下了李格格和奴才写的名册,不用奴才动手,这些日陆陆续续有人想办法离开了。”

他指了指那本小册子说:“上面的人都走了,有人生病,有人犯错,还有人被借调。有些在奴才预料之中,有些人是真没想到。”

“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了!太子妃英明!”虽然是恭维话,何宝柱心里还是有几分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