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2)

,泡完心情舒畅,想睡不着都难。”

太后呵呵地笑:“就属你会说话。”

德妃也拿起一个药包闻嗅,笑道:“听说太子妃早年跟着黄院正学过药理,想来是不会错的。”

“何止学过药理,太子妃还会配药呢。”荣妃酸溜溜道,“这回撷芳殿闹疟病,用的便是太子妃亲自配制的青蒿粉,药到病除。听三阿哥说比洋人的金鸡勒还管用呢。”

太后也听皇上说起过。皇上对太子妃赞许有加,直夸太皇太后眼光好,可听在太后耳中只觉心疼。

配药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便能配出来的,不知要耗费多少精神。

当初为了仿制金鸡勒,太子、太医院和两个西洋传教士都被动员起来了,哪怕捏着药方和原料,也没配出个所以然来。

皇上为此甚至停了太子在南书房听政。

一群男人都做不来的事,压在一个小姑娘的肩膀上,那得多沉啊。

很多人都说掌珠的性情像极了太皇太后,可太皇太后在世时却说掌珠的心太软,对别人也许能狠一点,可对上保成的时候,总是软得一塌糊涂。

“掌珠比保成大三个月,您还让保成喊过掌珠姐姐呢。”当年听太皇太后说起这事,太后笑着提醒。

太皇太后白了她一眼,苦笑:“我让她把保成当弟弟,当主子,当成自己的男人,没让她当妈。”

她听不明白,太皇太后耐心给她解释:“皇上年富力强,太子天资过人,是好事,也不是好事。一山难容二虎,便是这个道理了。保成锋芒太过,在皇上能压得住他的时候是好事。等皇上老了,到了我这个岁数,好事恐怕也要变成坏事了。”

自己还是听不懂:“那都是皇上和太子的事,与掌珠什么相干?”

太皇太后叹口气,把话说得更加直白了:“掌珠比保成沉稳,知进退,懂藏拙,这是我最看重她的地方。关键时刻,有她在保成身边提醒一两句,坏事也许不会发生。可掌珠把保成看得太重,太过于迁就他,什么事都自己大包大揽,像老母鸡似的把小鸡仔护在羽翼之下,不会让保成犯大错,却也不给他历练的机会。这样的太子能笑到最后,也并非大清之福啊。”

她听明白了,问太皇太后:“那可如何是好?外边都传开了,还能换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