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上,皇上对楚萧大加赞赏,当场宣布,立楚萧为太子。文武百官纷纷上前祝贺,楚萧起身致谢:“多谢父皇,多谢各位大人。儿臣定当尽心尽力,辅佐父皇,守护好这江山。”
宴会结束后,楚萧回到太子府。云泠也跟着过来,见他神色疲惫,道:“这段时间你太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楚萧点头,看着云泠:“这次去边关,多亏有你在身边。以后,不管是朝堂还是边关,我都想让你陪着我。”
云泠脸颊微红,轻声说:“我会一直陪着你。”
接下来的日子,楚萧开始协助皇上处理朝政。他改革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减轻百姓赋税,深得百姓和大臣的认可。云泠则在太医院任职,继续研究医术,救治百姓。
半年后,皇上身体不适,便让楚萧监国。楚萧处理朝政有条不紊,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皇上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欣慰。
这日,楚萧正在御书房处理奏折,云泠进来递过一杯热茶:“皇上的病情有所好转,你也别太劳累了。”
楚萧接过茶,喝了一口:“我知道。对了,再过几日就是你的生辰,我准备在府里办一场宴席,邀请亲朋好友过来,热闹热闹。”
云泠笑着点头:“好。”
生辰那天,太子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皇上也亲自前来,为云泠祝寿。席间,皇上看着楚萧和云泠,笑着说:“朕看你们情投意合,不如就择个良辰吉日,让你们完婚吧。”
楚萧和云泠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楚萧起身朝皇上拱手:“儿臣谢父皇成全。”
三个月后,楚萧和云泠举行了大婚。婚礼办得十分隆重,百姓们都涌上街头,为他们祝福。
婚后,楚萧继续辅佐皇上处理朝政,云泠则一边行医,一边陪伴在楚萧身边。两人相互扶持,感情越来越好。
一年后,皇上驾崩,楚萧登基为帝,改元“永熙”,立云泠为后。登基大典那天,楚萧站在太和殿上,看着文武百官,看着台下的百姓,心里无比坚定。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有信心,有云泠的陪伴,有大臣们的辅佐,一定能让国家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
永熙二年,楚萧下令开凿运河,打通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永熙三年,他又派军队平定了西南的叛乱,巩固了边疆。永熙五年,国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永熙盛世”。
这日,楚萧和云泠在御花园散步。云泠怀着身孕,脚步有些缓慢。楚萧扶着她,轻声说:“小心点。”
云泠笑着点头:“你看这御花园的花开得多好,就像现在的国家一样,生机勃勃。”
楚萧看着她,又看向远方:“是啊,这都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守护好这江山,让它永远繁荣下去。”
续写
秋末的雨来得突然,淅淅沥沥打在御花园的梧桐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楚萧撑着油纸伞,小心护着身怀六甲的云泠往暖阁走,脚步放得极缓。
“前些日子派去西南的官员传回消息,那边的粮田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百姓们都在修新房。”云泠靠在楚萧臂弯里,声音带着孕期特有的柔和,“还有运河那边,商船比开春时多了近一半,漕运的官员说,今年冬天京城的粮价怕是要再降些。”
楚萧低头看她,指尖拂过她鬓边被雨打湿的碎发:“都是你当初的主意好,让官员们带着农书去西南教百姓种高产的作物,又让人在运河沿岸设了粮仓,才稳住了物价。”
进了暖阁,宫人连忙奉上热茶。云泠接过茶盏暖手,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太医院刚送来消息,之前在西北推广的预防风寒的汤药,已经在各州县的医馆普及了,今年冬天染风寒的人肯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