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当上太后后,就从凤翔宫搬到了慈安宫。
因着萧衡“病入膏肓,命不久矣”,所以朝堂上的大臣们都识趣的没人提选秀之事。
萧衡当太子时,又只娶了太子妃,没有侧妃良娣之类,所以现在整个后宫空荡荡的。
萧衡平时除了处理政务外,就是来慈安宫陪着太后用膳。
太后心疼蒹葭,时不时的就要召蒹葭入宫陪伴,一住就是两三天她倒是想留蒹葭在宫里面长住,奈何蒹葭不喜欢,顶多住上三天就要回去。
皇后禁足十年的时间里,养成了爱静的性子,虽然当了太后,伺候的人却没增加,还是她惯常用的那几个。
每次萧衡过来,赶上蒹葭也在,三人就围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也不用下人布菜,想吃什么自己动手夹,简单温馨的如同寻常人家。
蒹葭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太后和皇上被她带的,也开始一边吃饭一边闲聊。
聊着聊着,就说起燕王和肃王之事。
“我还想着他们会给我使绊子呢,没想到一个比一个乖顺。”萧衡笑道,“没想到体弱还有这样的好处。”
太后笑道:“多亏了蒹葭,要不是她的主意,你这会不知道该如何头疼呢。那俩人,哪有一个善茬,不过是想着捡便宜才努力讨好你。”
在座的没有傻子,都能猜出燕王和肃王的心思,只是没有戳破,当个乐子看罢了。
第112章 大结局(一)
燕王和肃王想要讨好萧衡,好让萧衡立他们当皇太弟的心思太后和萧衡看的清清楚楚。
这倒是给萧衡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按着以往的惯例,新帝登基,先要和老臣们斗智斗勇一番,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总之不会很顺当。
至少要磨合上两三年,双方才能分出胜负。
要么是新帝势弱,被老臣们掣肘;要么新帝强势,独揽大权,说一不二。
惠帝死的突然,萧衡手里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收拢回来,按说仓促继位,下发政令时受到的阻力不会小。
奈何他身体“孱弱不堪,随时有可能撒手人寰”,这就有些不好搞了。
大臣们也怕啊。
怕他不管不顾,临死之前当个暴君,把不服从自己的都咔嚓了。
谁敢冒这个险去跟新帝犟?
想想新帝就算强势又能强势多久?
一年罢了。
顺着他的意,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
再一则,就是肃王和燕王都有意奉承新帝,指望着新帝薨逝前选中他们其中的一个当皇太弟,故此,对新帝的各项政令极力追捧,生怕表现差了被对手比下去。
因着以上种种,萧衡不但继位的格外顺利,执掌朝政也格外顺利。
这样的结果是太后和萧衡都没想到的。
吃饭时谈起此事,纷纷感叹都是沾了蒹葭的光。
“蒹葭年龄也不小了,外祖母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嫁给先帝为妃了。”太后话题一转,看着蒹葭,一脸慈爱的道,“回头我让人准备一场宴会,把京城的才俊都招过来供你挑选,不管你看中谁,都让你舅舅给你指婚,如何?”
太后现在没了烦心事,膝下又只有蒹葭一个小辈,难免就为蒹葭的婚事操起心来。
她心里是希望蒹葭嫁到京城的,这样她想见外孙女了,可以随时招人入宫。
蒹葭咽下嘴里的食物,笑道:“外祖母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现在还没成亲的打算,选驸马的事再说吧。”
太后不赞同:“你现在已经十六,翻过年就十七,眼瞅着一年比一年大,再不挑选就成老姑娘了。再说了,现在只是让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