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数团还有其他经典舞台再也忍不住,和旁边的女士说:“我以后想追他们的舞台!”

“这是当然的啊!”

陌生的粉丝大笑着和她击掌。

……

这场小小的商演似乎在当地引发了不少讨论度。许多当地居民自发地在社交账户上上传这次经历,不少人拍照打卡。偶像团体来这里演出不是一件罕见事,但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度还是第一次。

马来希亚的各种媒体,开始关注这支来自华国的偶像队伍。一家媒体做了街头采访,综合给出来的反响属于中等偏上,可以期待新作品,但似乎不是本地人喜欢的模式。

数团很注重反馈,从各渠道得知这条消息时,开会讨论他们的四专第一首单曲的风格。

“我们的四专毕竟要在国外同步发行,还是要注重本土化一点。”白洛克熟练地操作各种国外音乐软件,向队友们展示不同的地区的热榜风格。“马来希亚会接受怎么样的风格呢?”

“大家都是用华语唱,能有什么不同?”戚夜雨不太理解。

“换个角度想。”安肆轻易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我们虽然都用华语唱,但是对于马来希亚的听众完全是个陌生团队,我们要融入更多当地人熟悉的元素。”

连杉突发奇想:“我们用马来语唱歌吧!”

“这么短时间怎么学得会,难道要请人写词吗?”祝安琉直白道,“可我们出道以来的词都是自己写的……”

安肆则说:“最熟悉的元素,当然是复古元素。任何人都有过去。”

而外国华语乐坛的复古元素,可以直接用“港风”两个字来替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港城音乐就以盗版录像带的形式在马来希亚华人圈流行。无论是翻唱樱花国的歌曲,还是港城本土原创,上个世纪的港城文娱都填补了海外华人的文娱需要。这是历史因素造成的。所以哪怕时至今日,港城文娱不再占最大份额,海外华人仍然对它保有怀念与喜爱。

做港风复古音乐,不一定要用港城语言。它发展至今,更多的是人们对上个世纪辉煌乐坛的想象,在贫瘠时代对富饶之城的幻想。鼓点会比较机械,旋律较快,好像适合在灯球闪耀的舞厅内边听边起舞。

齐秋尔查找相关资料:“还挺有意思的,我们到时候服装也要向复古风靠拢吧?”

“摇滚,爵士……”戚夜雨一项项罗列会让人有复古听感的编排。

“那先来给四专取名吧!”连杉有些期待,“我们这张专辑的先行曲是复古的话,那其他国家会是什么风格呢?”

“去到当地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