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话一出,现场安静了一瞬。

随后,响起了一片掌声。

那位外国影评人愣了片刻,忽然微微点头,眼里浮现出几分认同。

宴会持续到深夜。

当姜远寒终于走出会场时,手里还攥着那只奖杯。

夜风拂过,她忍不住抬头望天,眼眶湿润。

这一刻,她忽然很想让霍衍看到。

如果他在,会不会像平时那样,淡淡一笑,替她接过奖杯,然后说一句:“干得漂亮”?

想到这里,她唇角弯起一抹温柔的笑意。

与此同时,在国内的科研院。

霍衍正加班,实验室的灯光亮到很晚。

桌角的收音机传来一则新闻简讯:

“在国际电影周,我国青年导演姜远寒的作品《无声》获得最佳新人导演奖,这是我国青年导演在国际影展上的重要突破……”

霍衍动作一顿,抬起头。

黑眸深邃,唇角却缓缓弯起。

他没说话,只是安静地听着,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

像是在回应,也像是在默默为她鼓掌。

获奖的消息迅速传回国内。

各大报纸头版刊登了姜远寒的名字,称她为“华国青年导演的新星”。

文联、电影厂、甚至科研院都传开了消息,许多人心中涌起骄傲。

那些曾经质疑她的声音,在这一刻,彻底消散。

姜远寒用作品,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尊重。

她,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中央。

……

返程飞机落地的那一刻,姜远寒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带着奖杯回来了。

国际影展的掌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可当脚踏上这片土地时,那种归属感才让她心头一热。

出关时,文联派了车来接机,记者早早守在机场,不断按下快门。

闪光灯噼里啪啦,姜远寒一时有些恍惚。

有人大声喊:“姜导演,请问获奖感受?”

有人追问:“以后还会继续拍摄科研题材吗?”

更多人高举话筒:“请看这边!!”

姜远寒笑了笑,语气淡定:“感谢大家的支持,这是国家科研工作者们的荣誉,不只是我一个人的。”

她的声音被记录下来,第二天就登上了报纸。

几天后,科研院专门发来邀请,请她去做一场分享会。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电影厂都轰动了。

导演能在科研院演讲?

这在圈子里是前所未有的事。

姜远寒心里明白,这是对她的认可,更是对她作品的认可。

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分享会当天,科研院的礼堂坐满了人。

除了科研人员,还有许多文艺界代表,甚至有外国友人到场。

场子里热闹得很,却又带着一种庄重。

姜远寒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叠笔记。

台下的目光纷纷聚焦到她身上,其中最沉稳的一道视线,来自第三排。

霍衍。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端坐在人群中。

目光如同一道定心的锚,让姜远寒心口微微一紧。

她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拍这部电影之前,我还不是导演,对科研了解不多,更不知道他们背后有多少辛苦,可当我走进实验室,看见那些日夜奋战的研究员,看见他们为了实验成功熬到双眼通红,我忽然明白,真正的英雄往往没有掌声。”

她的声音坚定而缓慢,像在讲述,也像在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