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轰鸣着降落在异国的机场。

姜远寒透过舷窗,看见外面熙熙攘攘的场景,心头忽然涌起一阵说不清的激动。

她是第一次走出国门。

这个年代能出国的人屈指可数,她不是科研人员,也不是外交干部,只是一个刚起步的女导演。

可偏偏,她就站在了这里。

走出大厅,接机的是主办方的工作人员。

对方看着她手里的资料,一边笑着用带口音的中文说道:“姜导演,欢迎来到国际电影周。”

同行的代表团里,有几位文化部的干部,也有其他导演和学者。

当他们看到外国工作人员对姜远寒格外客气,眼神中难免流露出几分微妙的意味。

“她一个新人,凭什么受这么大礼遇?”

有人低声嘀咕。

姜远寒听得一清二楚,却没放在心上。

她心里明白,那不是针对她个人,而是旧观念作祟。

但她不需要解释,作品就是她的底气。

抵达宾馆的第二天,影展的活动正式开始。

大厅里人声鼎沸,来自世界各国的导演、记者、影评人汇聚一堂。

第一次面对这种场面,姜远寒的心脏砰砰直跳。

无声的放映时间被排在傍晚。

在此之前,她要接受一场小型记者会的采访。

台下坐满了人,闪光灯频频闪烁。

一个金发的女记者第一个举手:“姜导演,你的作品拍的是科研工作者,请问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在我们看来,这似乎有点冷门。”

姜远寒握住话筒,神情淡定:“因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科研工作者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他们推动了我们的时代,我的电影,只是把他们的故事搬上银幕。”

翻译刚把话译完,台下一阵窃窃私语。有人点头赞许,有人眼神惊讶。

接着,另一名记者忽然冒出一句尖锐的问题:“请问姜导演,我们听说您是个离过婚的女性,您觉得这样的身份,会不会影响别人对您作品的评价?在我们看来,女性导演本来就不多见,更别说有过失败婚姻的。”

场子瞬间安静下来。

陪同的干部脸色一变,想要制止,却已经来不及。

姜远寒指尖微微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

她抬起头,目光如炬:“婚姻的失败,不等于人生的失败,我的过去,不会抹去我的才华,更不会掩盖科研工作者的光芒,如果有人因为我的私人生活而否定作品,那是他们的狭隘,不是我的问题。”

这一番话,落地有声。

翻译把话传出去,台下一片哗然。

有记者忍不住鼓掌,有人连连点头。

甚至有几位女记者,眼里闪烁着难以掩饰的钦佩。

而陪同的干部,虽然表情尴尬,却不得不承认,这姑娘的气势,远超他们想象。

傍晚,正式放映开始。

影院的灯光暗下去,银幕缓缓亮起。

观众席上鸦雀无声,所有人屏息注视。

胶片画面中,科研院的实验场景一幕幕展开:

年轻人埋头在试管与仪器之间,煤油灯下的草稿纸写满了数据,深夜里机器轰鸣的声音像在震动人心。

观众们看得入神。

他们没见过这样的华国人形象,不是舞蹈,不是功夫,不是古典园林,而是一群普通科研人员,为了国家的未来在默默付出。

影片最后,定格在实验成功的瞬间。

几个科研人员眼里噙着泪,互相拥抱,却没有一句台词。

字幕缓缓出现:

“他们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