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项目档案的负责人。”那女人冷声道,“谁让你带录音设备的?这里是科研重地,怎么能随便录音?你们搞文艺的人都不懂规矩的吗?”

姜远寒一愣,立即解释:“我有申请,而且霍衍和管理处那边也……”

那女人冷笑一声:“霍研究员自己是搞项目的,不是行政,你跟他说有用?你一编剧,懂我们多少年才立项的数据和项目有多敏感?”

姜远寒没有退让,声音平稳:“我理解您保护资料的原则,如果确实不方便录音,我可以只做手写记录,但我并非来八卦,也不是来渲染,我只是想把科研工作者的真实面貌写出来,让更多人看见你们的努力。”

“你说得好听!”

女人冷哼一声:“但我们不需要被看见,我们只需要安静搞科研,不被打扰,外人进科研院,来一个是破坏一次气氛。”

会议室一时陷入尴尬的沉寂。

那名老专家本打算出面缓和气氛,但那女职工语速快、语气急,连他都插不上话。

就在这时,霍衍推门进来。

他一眼看见姜远寒站着,脸色已经很不好了。

“梁姐,有什么事不能先沟通一下再定性?”他语气冷淡,眼神却已经明显带了火气。

那名叫梁姐的女职工一愣,转而不满地说道:“小霍,我不是针对你,可是我们单位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随便了?谁来都能拿着设备录啊?要是哪天机密泄露了,你担得起?”

“她的权限是我亲自签字的。”霍衍的声音不高,但带着明显的威压,“她不碰红线,你就别越权。”

梁姐还想说什么,但在霍衍冷峻的目光下,终究还是咽下了话。

她扫了姜远寒一眼,撂下一句:“你们自己负责。”便摔门离去。

霍衍转身看向姜远寒,正要开口,却见她已经整理好笔记本,淡定地坐下。

“继续吧。”她抬头望向老专家,语气沉静,“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还是想听听您当年那个项目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老专家看了她一眼,轻轻点头:“小姑娘不错,你跟我一样,都是有过风雨的人,胆子大。”

257章 共同进步

老专家姓许,是科研院里极有资历的一位前辈,年近七旬,头发早已花白,但精神矍铄,说起当年的项目时,眼里依然有光。

他并不因为刚才的争执而避讳什么,反倒是主动笑着缓和气氛:“别理老梁,她从七十年代就在这儿,护院护得比谁都紧g我们这行啊,干的就是隐忍,不像你们文艺界,总是要亮出来的。”

“但文艺也需要真实。”姜远寒认真地接话,目光坦然,“我来这里,是为了还原你们的真实,不是高大全的符号,不是神坛上的烈士,而是人,是一个个为信念坚持几十年,却从未争名夺利的人。”

许老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了头:“行,有你这句话,我就愿意说!”

接下来的采访出乎意料地顺利。

许老谈到他们那个年代如何啃资料,如何在没有现代仪器的情况下硬拼出一整套系统,又如何在项目最后关头顶住外部质疑坚持方案,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动容。

姜远寒平静地坐在会议桌一角,笔尖落在纸上,唰唰作响。

许老的讲述从七十年代末的一次实验谈起,说到那时候设备落后、条件艰苦,穿的都是自制的防护服,实验一旦失败,人可能就在十几秒里窒息昏厥。

姜远寒没插话,只偶尔点头记录,面色专注,笔记本很快写了五六页。

许老还随手翻出几张当年的照片,黑白的底片泛黄,照片中一群年轻人坐在土坯搭建的简陋实验台前,眼神倔强、背脊笔直。

“这张照